美國國會暴亂|美國不是選票政治的例外
發生在美國華盛頓國會大廈的暴力示威引發全球熱議。「令人震驚的一幕」,「場面令人震驚」,「令人難以置信」是美國不少盟友的一致反應。
各方認為此事不正常是因為對美國抱有很高的期待。人們以為民主的燈塔、自由的殿堂、人權的教師美國,不會也不該發生如此不民主的事件。特朗普(Donald Trump)支持者暴力衝擊國會,打破了盟友們對美國意識形態高地的幻想。這是一種文化制度和心理上的重大沖擊。
此次暴亂的起因是特朗普煽動支持者鬧事,以此來表達對敗選的不服。特朗普展現了其強大的影響力,歸根結底還是為了選票(四年後的選票)。
回顧多年來國際社會上的選票政治亂象,衝擊國會並不是第一次發生,國會鬧劇也不是今天才有。
2020年11月亞美尼亞民眾闖入國會,抗議亞美尼亞政府在納卡衝突後簽訂的屈辱協議,當時亞美尼亞議長被抗議者強行從車中拖出慘遭圍毆送進醫院。2014年馬英九在台灣執政時期,台灣發生太陽花運動,綠營學生和年輕人們在民進黨及其外圍組織的鼓動下以暴力方式佔領了立法院。
鐵棍、錘子、梯子甚至催淚彈,對於韓國的國會議員和民眾,並不陌生。因歷史悠久的「國會打架」傳統,韓國國會被戲稱為「動物國會」。2019年4月韓國國會就曾上演了多場「肉搏戰」,場面激烈宛如動作電影。300名議員之間不僅拳腳相加,還為了佔領會議室,動用鐵錘、鐵棍等工具強行撬門。衝突造成多人受傷,被抬上救護車。
無論是特朗普支持者還是其他各國的議員們以及煽動民眾鬧事的政治組織,大家所關心的都是一樣,那就是選票。打架鬥毆、佔領國會,本身不解決問題,只是一場表演,一場宣泄,一種姿態。
不是美國民主制度出了問題,而是選票政治註定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爆發出來只是或早或晚而已。衝擊國會的確暴露了美國民主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一面,也着實令美國難堪,但這並不是美國民主制度的破產。
可以出言譏諷美國,但無需動輒對美國民主制度唱衰。制度的完善和自我修復需要時間,行動得快付出的代價就小,行動得慢付出的代價必然非常慘痛。長期處於鎂光燈之下的美國,發生衝擊國會這樣引發廣泛方向的事件,提供了一個反思選票政治、完善西方民主制度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