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展望|拜登若晤金正恩要有比特朗普更大突破
美國當選總統拜登(Joe Biden)1月20日宣誓就職之後,他的新政府如何應對朝鮮核問題也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即將離任的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給拜登新政府留下很多「窟窿」,但唯獨在半島問題上,反而為新政府留下一些發揮空間。拜登不但要邁出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會面這一步,而且要在形式和內容上有所突破。
過去20年,三位美國總統的對朝策略本質上一致,要麼接觸多於施壓,要麼施壓多於接觸。但總體上,美國在朝鮮半導己整個東北亞政治博弈中很被動,尤其是戰略上被動。雖然策略上偶爾通過軍事施壓或經濟制裁,迫使朝鮮回到談判桌,但最終都是朝鮮贏得發展核能力的時間和改變地緣政治博弈的脈動。
美國也經常被動求助於中國,部分原因就是美國己方立場太過僵化。僵化原因一方面是美國內政因素,一方面是美日韓盟邦體系考慮。過渡考慮盟邦體系,或者站在日韓立場,美國就很難向朝鮮做出讓步,這是美國對朝政策失敗的主要原因。
奧巴馬(Barack Obama)實施對朝戰略忍耐,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和朝鮮的外交接觸,導致他執政期間在朝核問題上未取得實質進展。他下台時吿知特朗普,朝鮮核問題是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特朗普上台後和金正恩三次會面,雖然無果而終,但自2017年以後朝鮮再也沒有試核試導。這說明美朝元首會晤也是有效果的。
而且,從克林頓(Bill Clinton)到特朗普,美國政府都是追求朝鮮棄核,手段包括經濟和軍事全面施壓,但最後都採取了外交手段予以應對,包括美朝接觸、六方會談、中美朝韓對話等模式。根據韓國民調機構「韓國研究」(Korea Research)12月23日發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超過7成韓國人希望拜登就任後與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舉行首腦會談。
從這個角度看,拜登新政府對朝工具箱可用工具並不多,終究還是要訴諸外交手段,尤其是美朝外交。而且,如果要在外交上求突破,拜登應該尋求取得比「特金會」更大的突破,包括兩位領導人的互訪。
目前,布林肯(Tony Blinken)和沙利文(Jake Sullivan)等亞洲政策幕僚對待「拜金會」此類話題時會比較謹慎,尤其是布林肯,在提名通過前一般會展現對朝強硬,即便通過提名後,作為美國外交的門面,也要保持強勢姿態。但是,在私下,布林肯、沙利文以及坎貝爾(Kurt Campbell)這樣的外圍幕僚,都會建議拜登儘快和金正恩會面,不宜拖延,避免像奧巴馬那樣無果而終。
拜登今年10月曾說,他會和金正恩會面的條件是「金正恩同意降低其核能力(nuclear capacity),實現朝鮮報道無核化」。這一條件很容易達成。
朝核問題的根源是美國不把朝鮮視為正常國家,不承認其和平發展和利用核能的權利,其中也摻雜了對共產黨政權的不信任。沙利文這類改革派智囊支持拜登改變20多年來美國同朝鮮接觸的思維方式。這是美國新政府擺脱對朝被動的一種探索。
比如,布林肯2018年就已承認朝鮮擁核國地位。按照他的評估,朝鮮擁核彈頭可能有60枚。這種對朝認識上的變化也會促成外交思維及方案的調整。
布林肯支持以伊朗核協議的模板推進朝核問題談判。雖然擁核的朝鮮無法和尚未有核武的伊朗相提並論,但布林肯這樣提的目的可能是要讓朝鮮不要繼續生產新的核武器,並且通過談判讓朝鮮銷毀或放棄核武。這就意味着談判很有可能會分階段進行,像解決中美貿易爭端時那樣,先易後難地推進。這種談判也為美朝走向關係正常化提供了機會。
最後,拜登信政府也不得不強化同中國的合作。雖然美國對中朝關係或者中國對朝影響力有誤解,但還是會依賴中國的幫助。當然,美國過去最大的毛病就是「怪中國」,始終不相信六方會談的效力,同時又拒絕對朝雙邊上做出讓步。這也是戰略忍耐策略失敗的主要原因。
另外,近幾年,金正恩完成國內的一系列整頓和改革後,國內權威得到鞏固,和中國的關係也得以強化,這樣使得金正恩更有勇氣同美國打交道。朝鮮有可能提出新的條件,更多地向「承認擁核地位」要求美國。
比如,從奧巴馬時期朝鮮姿態和特金會、文金會過程中金正恩提的條件來看,金正恩政府支持「半島無核化」,而非「朝鮮無核化」。半島無核化意味着美軍要削減或撤出駐韓美軍,包括美軍對韓國的核保護傘。
這就要看拜登在中青代智囊輔佐下如何探索出一條「中間道路」。如果有突破點,可能是「美朝外交」,這是難點,也是中國政府敦促美國亟待改善的雙邊接觸。如果拜登能夠總結前任們對朝策略失敗的經驗和教訓,大膽邁出改善對朝外交的步伐,民主黨政府就有機會在外交上取得比保守派政府更積極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