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歡迎美國老大哥回歸 印度的莫迪卻是另一回事

撰文:蕭予
出版:更新:

儘管還存在一些程序上的不順暢,但拜登(Joe Biden)料憑至少279張選舉人票,2021年1月20日接管白宮已經成為難以撼動的事實。他的競爭對手,現任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拒絕認可這一結果,這或許給拜登的白宮之路製造一些有限的麻煩,政權交接的象徵儀式可能會缺位,但特朗普如果不願體面退場,對於外界而言,也就是增加了一出總統被強制驅離橢圓辦公室的鬧劇。不過,特朗普的家人們,已經開始為他承認失敗搭建台階。

配合拜登勝選氣氛營造的,除了美國的主流媒體之外,還有來自歐洲以及美國的亞洲盟友的賀電,截至目前,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加拿大總理杜魯多(Justin Trudeau)、日本首相菅義偉在內的多國政要已經公開向他表示祝賀。

拜登11月10日召開記者會,批評特朗普拒絕承認敗選。後者目前正尋求法律介入本次選舉。(AP)

剛與特朗普政府簽署了基本交流與合作協議(BECA)的印度,也給拜登發了賀電。印度趕在美國大選之前與美國舉行雙邊「2+2」對話並簽訂該協議,此後還迎接了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來訪,雙方的互動不可謂不熱絡,以至於外界紛紛得出結論,印度已經徹底撕掉不結盟的外衣,憑藉這一紙協議,成為了美國實質意義上的盟友。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林民旺在接受《香港01》採訪時指出,美國大選結果出爐,讓曾喊出「特朗普時代已經來臨」的莫迪陷入尷尬。

趕在美國最終官方確認程序之前,歐洲各國迅速表達對拜登當選的祝願,毫不掩飾對於「老大哥」回歸的期待,與之相比,印度和台灣加入慶祝隊伍,更像是小心的試探和示好。

拜登有一個印度裔的副手賀錦麗(Kamala Harris),但這對於印度試圖建立與拜登政府的親近感並沒有過多助益,賀錦麗曾對印度在克什米爾的做法提出批評,指責莫迪政府廢除賦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自治地位」的《憲法》370條,推動議會通過帶有教派歧視色彩的《公民身份法》修正案等,侵犯了克什米爾地區人民的權利。當拜登首次以勝選總統的身份,喊出「重建美國靈魂」時,也意味着,接下來的美國政府將重振自由民主燈塔之價值觀,曾被特朗普政府忽視的障礙也將再度橫亙於印美之間。

林民旺分析認為,拜登不是莫迪期待的人選,主要原因還在於,拜登對於巴基斯坦的地區角色要更為看重。巴基斯坦前總理扎爾達里(Asif Ali Zardari)曾給拜登授予「巴基斯坦新月勛章」(Hilal-i-Pakistan),感謝他「一貫支持巴基斯坦」。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也在7日很快祝賀拜登贏得大選,並強調期待與拜登合作並致力於在阿富汗和該地區建立和平。

美印10月27日舉行外長和國防部長的「2+2」會議。(AP)

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印度的外交戰略調整,林民旺認為,印度奉行了要讓中美走上對抗的「不歸路」的策略,這樣印度才能從「兩極對抗」中謀利。從某種程度上看,拜登上台,在對華問題上將會回歸理性,即便與中國的對抗戰略方向不會改變,但鬆動的空間足以讓印度的「兩極對抗」獲利戰略陷入更大不確定性。

莫迪上台之後,印度政府的外交定位從「平衡國」走向「領導型力量」,印度試圖扮演南亞領導者角色,重塑南亞地區國際關係的野心逐漸清晰。林民旺就指出,印度已經將中國視為實現目的的最大阻礙。

毫無疑問,莫迪需要一個能與之戰略高度協調的美國政府,一個不會因為人權等問題對他提出批評的夥伴,特朗普政府是最好的選擇,這意味着,當珍惜美國燈塔身份的拜登政府上台,莫迪在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遊走必然不會像之前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