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的歷史意義:嬰兒潮世代的終結
截至11月9日,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勝選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的共識,拜登執政團隊、拜登未來政策正在成為各方熱議的話題。
然而一個難以迴避的話題是拜登以78歲的高領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年老總統意味著什麼?拜登未來會謀求連任嗎?
或許以拜登當選為分水嶺,美國嬰兒潮(Baby Boomer)政治世代將迎來落幕和尾聲。
民主黨陣營的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2016年大選意外失手之後,已逐漸淡出前台。儘管近來傳出其可能去拜登新政府任職的消息,但其每況愈下的身體狀況讓這種可能性大大存疑。
而比希拉里更為老邁的佩洛西(Nancy Pelosi),雖然仍然擔任着眾議院議長要職,但其註定只能成為過渡性角色。更有甚者,民主黨推出拜登這樣78歲的總統候選人足以說明其後繼者難出的窘境。
▼美國總統當選人拜登在特拉華州威爾明頓宣布勝選,請點擊觀看更多現場圖片:
與民主黨陣營類似,共和黨陣營的嬰兒潮世代也在逐漸謝幕,也同樣存在青黃不接的狀況。
現任參議員羅姆尼(Mitt Romney)與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雖然仍不時就諸如特朗普(Donald Trump)當局的外交政策以及新冠疫情管控等重大政治議題發聲,但兩人實際的政治影響已是日暮西山之勢。
稍為年富力強的現任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從黨內種種人事安排迹象來看,也非將來當挑大樑之人。
無論是希拉里還是拜登,還是克林頓,還是小布殊(George W. Bush),都是嬰兒潮世代成長起來的政治家,拜登作為美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當選總統,是嬰兒潮一帶謝幕的代表。未來執掌白宮的美國領導人,不會是這個年代出生之人了。
與嬰兒潮世代退出政壇同時謝幕的,還有這一世代所代表的政治理念與政治風格。這一世代在政壇上嶄露頭角之時,恰逢美國擊敗蘇聯,贏得冷戰,國運和國力都如日中天之時。
▼77歲的拜登當選,可能將讓世界產生10大變化(點圖放大)▼
在國內,共識型政治得以持續良性運轉。在對外戰略上,美國霸權的觸角幾乎伸向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這樣的環境給予了嬰兒潮世代從政者充足的自信與施政魄力,這樣的自信與魄力有時造就了耀眼的政績,對美國的超級霸權地位有添磚加瓦之功。
但有時不加節制的自信與魄力,卻提前透支了美國收穫的冷戰紅利,為霸權的衰退埋下禍根:克林頓(Bill Clinton)時代的強勢美元政策,有效推動了實體產業的迴流,造就了美國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亮眼的經濟發展成就。
小布殊時代的「大中東民主計劃」,導致美國多線出擊,過度透支了自身的戰略實力。奧巴馬(Barack Obama)時代的「亞太再平衡戰略」部分彌補了此前小布殊時代留下的霸權赤字,但美國霸權的衰落趨勢已積重難返。
這一點從其虎頭蛇尾的醫保改革行動中即可得到充分印證。由於美國霸權的顯著衰退,根植於其上的美國共識型政治已呈現出日漸凋零之勢。
到了特朗普時代,這種共識型政治沒落,極化政治突顯的態勢更加明顯——其中的關鍵原因在於由產業空心化導致的中產階層塌陷,造成維繫共識型政治的中間地帶逐步遭到抽空,加之日益激化的族群矛盾。
兩相作用之下,美國政治大踏步地走向極化。而特朗普式的自信與魄力背後,映射的卻是美國整體的缺乏自信。可以說,嬰兒潮世代高度自信與魄力十足的施政風格到特朗普時代已到達由盛轉衰的節點。
接下來的尾聲,拜登時代將以「重整與修復」為主題,審慎理性將取代此前的自信與魄力成為拜登當局施政風格的主旋律。
嬰兒潮世代在左翼運動風起雲湧的激盪年代長大成人,在美國霸權的高光時刻登上政治舞台。他們的自信與魄力既締造了超級霸權新的榮光,也導致了霸權的透支與衰落。
當他們的時代行將結束之際,留給新世代的是一個充滿極化色彩的體制與一個搖搖欲墜的霸權。
在上述政治極化的大環境下,即將接班的新政治世代(X世代)開始展現出與其「太平紳士」般的前輩們迥異的風貌:共和黨內頗具潛力的未來新星盧比奧(Marco Rubio)的政治風格愈發向特朗普式的民粹主義靠攏,而民主黨的潛力之星當中,效仿桑德斯(Bernie Sanders)激進左翼風格的也不在少數。
去年當選聯邦眾議員的青年新星奧卡西歐-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簡稱AOC)甚至提出了向年入千萬美金的全美1%巨富階層徵收佔其收入比例70%重税的驚世主張。
世代交替之下,美國政治何去何從或許只能交給時間去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