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龍蝦到煤炭:藏在中澳貿易結構中的懲罰密碼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進入11月上旬,中國海關的最新消息正在讓澳洲水產業人士忐忑不安。

澳洲向中國輸出的大宗水產之一,澳洲巖龍蝦(rock lobster,俗稱「西澳紅龍」)出現了清關不暢的局面,澳洲媒體隨之猜測龍蝦或將成為中國的貿易「打擊目標」。這讓很多人倍感恐慌。

幸而,澳洲的相關行業組織到11月3日已確認「延遲清關」的澳洲龍蝦已在1日前後通關。中國外交部也在2日的記者會上表示,中國海關正依法對進口產品檢驗檢疫,合格後即可放行。但無論如何,北京的壓力還是落到了澳洲的頭上,中澳當前的貿易結構,也給了北京更多操作的空間。

澳洲為何驚慌

當下,坎培拉的經濟界人士們還在惶惶然,彭博社等權威財經媒體「披露」,稱中國將查禁澳洲的「煤炭、大麥、銅礦石及精煉銅、食糖、木材、葡萄酒和龍蝦」等產品。

2020年上半年,澳大利亞於中澳關係中扮演了令人不安的角色,點擊看解說:

+2

澳洲早就深知各種教訓恐難避免。2020年4月中下旬以來,該國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外長佩恩(Marise Payne)及內政部長達頓(Peter Dutton)等人先後推動的「獨立新冠調查」等「政治操弄」行為傷害了中國感情;坎培拉插手香港事務,更導致中澳關係持續滑坡。北京既然早已威脅過「中國消費者可能拒買澳紅酒、牛肉」,那麼此後的風波也是理所當然。

圖為新西蘭的一處牧場,在2019年下半年,新西蘭已經把中國視為其牛羊肉及乳製品的最大市場。到當年11月4日,隨着中、新正式結束兩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協定升級談判,雙方正在繼續開拓乳製品、木材、肉類、水產品和水果的市場空間。一年後,澳洲在相關領域的損失有可能會轉化為新西蘭的收益。(Getty)

分析認為,中國對澳洲的行動是有其規律可循的。澳洲與中國的20種大宗交易商品的佔比,是解讀中國抽查、檢疫目標的關鍵,它也可算深藏在中、澳的貿易結構之中的「懲罰密碼」。

根據澳洲統計局2017年至2019年間的統計數據顯示,澳洲近年來輸華的前20種物資分別為鐵礦、煤、金、羊毛、牛肉、銅礦、鋁礦、精煉銅及合金、鋅礦、藥品、其他礦產品、羊肉、葡萄酒、棉花、麥乳精、原油及瀝青提取物(如天然氣)、薪柴、甲殼動物(即龍蝦)、原木、大麥。

這20大類物品佔據了澳洲輸華物品總量的80%,在2019年時澳洲對華出口1034.35億美元的總額中約有823.27億美元之多。據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鐵礦佔53.3%,煤礦佔9.3%,金礦佔2.03%,羊毛、牛肉、銅礦、鋁礦分別為1.64%、1.54%、1.52%和1.03%,其他13項大類物品的佔比均在1%以下。

對準1%的經濟武器

面對這種分布的態勢,北京便有了動用經濟武器之餘,不妨礙兩國經濟整體交流的活動空間,這13大類包含農產品的出口物資,就成了北京採取活動的舞台。

圖為黃巖島附近海上的菲律賓漁民,在黃巖島危機期間,菲律賓不僅遭遇水果制裁,其漁民也難以接近該水域。該國的遭遇也是中國經濟武器成效的直接體現。(路透社)

事實上,環顧目前澳洲媒體所擔憂的多個目標,外界可以發現,澳方目前受阻的產品大多是低於貿易總額1%的大類。而佔比超過1%的大類,大多能正常交易,甚至有可能超越同期水平。

譬如在2020年5月時,澳洲的輸華牛肉即遭遇「檢疫問題」;同年5月,中國宣布對澳洲大麥徵收合計80.5%的反傾銷税和反補貼税;到11月,澳洲昆士蘭州的木材也因為「檢出天牛、吉丁等活體檢疫性林木害蟲」,暫未放行。

相比之下,當澳媒大舉造勢,稱「澳洲輸華煤礦受阻」時,中方即在10月13日的記者會上指出,到2020年第三季度,澳洲輸出中國的三項主要商品,即鐵礦、天然氣和煤佔進口總值的比率竟達到了76.4%,這較之2019年的比例已有大幅提升。

說到底,農產品有問題是事實,經濟問題背後的政治目的也是事實。面對經濟武器兵鋒所向,無需曉以利害,稍有知覺的國家大都知道該怎麼做。目前,很明顯,北京正在嘗試利用自己的強硬,在相關經貿關係中找到打擊相關國家,進而不破壞整體經濟聯繫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