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印度達新軍事協議 莫迪盤算若何?
10月2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與印度外交部長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以及美國防長艾斯珀(Mark Esper)及印度防長辛格(Rajanth Singh)之間的美印「2+2」外長、防長會仍在進行。
美、印兩國分居全球新冠疫情頭名和次席,兩國高官卻不顧染疫風險,也要直接會面,這讓包括《印度斯坦時報》在內的很多媒體嘖嘖稱奇。
蓬佩奧和埃斯珀的新德里之行的確有着重要的使命。他們是為簽署美、印間的第三個基礎性軍事合作協議而來。
此前,美印已分別在2016年8月高層峰會和2018年9月的第一次「2+2」峰會期間,簽署了《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LEMOA)、《通訊兼容和安全協議》(COMCASA)兩份協議,而今,他們又在2020年10月27日簽署第三份《基礎交換與合作協議》(BECA),這也是新德里政界、軍界人士自2018年9月以來一直抗拒接受的。
疫情之下的美印2+2峰會仍有重要意義,點擊看解說:
問題也隨之而來,蓬佩奧和埃斯珀給莫迪(Narendra Modi)當局帶來了什麼足以讓其改變態度的條件?
印度如何「更佔優勢」
不可否認,在《經濟時報》、《印度教徒報》、《金融快報》乃至「印度人民黨」(BJP)黨刊《自由雜誌》等媒體的報道中,印方媒體在異口同聲地解釋BECA對印度的好處。譬如《經濟時報》即強調此協議將讓印度取得「極端準確的地理空間數據」,雖然印度將因此與美國共享類似數據,但印度將「更佔優勢」。
《印度教徒報》也稱美印之間的這一協議能確保兩國的「互惠關係」,且印度與「美日印澳」四國機制(QUAD)的其他三國也都簽訂了類似條約,美、印還要積極商討地區安全合作,兩軍互動和國防貿易等要事,此舉或有可能讓印度海軍依靠和美海軍第五艦隊的互動加強在印度洋的存在感。
對此,《金融快報》便藉採訪的印度軍事專家庫什雷沙(Milind Kulshreshtha)之口強調「最近的中印僵局預示了印度的新局面」,印美間「共同的對手」正將「印美關係提升到歷史上從未有過的水平。」如與美國達成協議,那麼印度將成為「環印度洋」(IOR)地區的「決定性軍事強國」。
是憂慮還是不安
在支持的呼聲之外,印度外交界、軍事界對該協議仍然存在不安情緒。印度軍事專家,《力量》(the Force)雜誌主編索內(Pravin Sawhney)已對此表示了憂慮。
索內認為,隨着美、印簽署了三份基礎性軍事合作協議,這意味着印度已經從程序上成為了美國的「防務合作伙伴」,但美國不會對印度防務或作戰承擔責任,亦不會揹負印度的負擔。
美、印之間彼此交換的地理數據也因為各自標準不同,不能立即生成可以互換,用於軍事用途的「全數碼化地理空間情報」(GEOINT)。加之印度無法防備美國在其軍事信息情報系統中埋設間諜軟件,且美方提供的情報主要包含環印度洋區域,而非印度主要的陸地對峙區域,如中印、印巴邊境,這使得該協定對印度可能是幫助有限甚至有害的。
同理,印度政策研究中心專家,著名的對華鷹派人士卡納德(Bharat Karnad)也質疑美印協議的實際效力。卡納德對印度外交在21世紀對美的顯著傾斜頗有微詞。
卡納德在一篇題為《莫迪須知美印間利弊》的文章中指出,印度在21世紀的歷屆政府大都與美國簽訂了有損印度利益的協議。譬如辛格(Manmohan Singh)當局與小布殊(George W. Bush )當局簽訂的合作協議即嚴重限制了印度的核武庫發展。
卡納德認為莫迪當局本不應該簽署《後勤交流備忘錄協定》(LEMOA)和《通訊兼容和安全協議》(COMCASA),以此讓印軍的通信與後勤和美軍形成綁定,並讓孟買等地成為美軍軍機、軍艦駐紮的港口。印度需要在中國、美國和俄羅斯之間形成平衡關係。且美印的「防務合作伙伴」關係影響印、俄的傳統軍售。
事實上,印度戰略界、軍隊、文官系統以及各政黨也早已反思與美安全合作對戰略自主傳統形成的挑戰。在印美簽署三大基礎性軍事合作協議的問題上,一些軍界、政界老人也從2018年開始批評美印簽約「徹底背離印度歷史上被反覆證明正確的戰略與軍事自主」。印軍亦有聲音批評「向美國開放最為敏感和複雜的政府和軍事通訊網絡,有損國家安全」。
莫迪冒險一搏
但無論如何,莫迪當局最終還是選擇了簽約。這也是印度教民族主義色彩濃厚、沒有國大黨「不結盟」歷史包袱的印度人民黨的選擇。
新德里認為,與其刻意在大國之間保持距離、避免選邊站隊,在特定情況下與特定大國保持更為密切的關係更利於印度實現其國家利益。
隨着美國也不止一次宣布「支持印度在地區和全球推動和平與安全方面扮演穩定器角色,並發揮領導作用」,或許,印度政府及戰略界所孜孜以求的「有聲有色的大國」地位也能通過某種外界難以想象的非常規方式得到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