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瓦爾代國際會議釋出信號:安全為核 重東守西

撰文:葉侃
出版:更新:

一年一度的瓦爾代國際會議近期在俄南部城市索契召開,雖然受疫情影響而參會人數有限,但其所具有的國際影響力並未因此而大打折扣。其中,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的大會演講更是備受矚目——尤其是其中所反映出的有關俄羅斯地緣戰略走向的重要訊息。

以防務安全為核心競爭力

普京在演講中格外強調俄羅斯作為世界安全擔保者(guardian power)的作用,這既反映出普京治下的俄羅斯近年來日漸(自普京第三任期以來)明晰的地緣戰略內核所在,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俄羅斯因其綜合國力的短板而導致的無奈。

事實上,在度過了混亂無序、黯淡無光的葉利欽(Boris Yeltsin)時代之後,普京在前兩個任期之內——外加梅德韋傑夫(Demitry Medvedev)的四年過渡期,一直試圖在發展科技產業、提升經濟活力上有所作為。在對外戰略上,俄羅斯則主推「和平主義」,並最大限度地限縮對自身優勢明顯的軍事權力之運用。由於種種客觀條件所限,上述努力大都無功而返。

2020年10月22日: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通過Novo-Ogarevo住所(莫斯科)的視頻連線參加了瓦爾代討論俱樂部的第17屆年會,並發表主題演講。(Getty Images)

更為嚴峻的是,在推行上述「改善經濟,限縮軍事」的戰略期間,俄羅斯的地緣空間屢遭西方陣營蠶食——典型者如格魯吉亞與利比亞,而彼時的克里姆林宮在應對上卻顯得頗為窘迫與無力。

其中的根本原因在於,將並非自身競爭優勢所在領域作為核心目標的戰略,使俄羅斯處於一個頗為尷尬的「被動接受者」地位,進而自我切斷了在地緣空間上主動進取的任何機會。

為此,普京從第三任期開始重拾以軍事硬權力為核心的地緣戰略,以軍事安全合作為主要抓手,在各個重點地緣方向上梯次出擊。

在烏克蘭,莫斯科方面通過對東烏自治政府的全面軍事安全援助,成功地將後者置於自身的絕對控制之下,從而成為牽制基輔方面的一枚重要棋子。

2020年5月23日,受俄羅斯暗中支持的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Donesk Republic)武裝力量將西部邊境線上的戰備級別提高至全面警戒狀態,以應對烏克蘭政府軍違反停火協議情況日益增多的情況。圖為兩名坦克團成員在主戰坦克上警戒。(GettyImages)

在中東,俄羅斯通過精準有效的軍事安全援助,在敘利亞和利比亞內戰中都佔得先機,且取得了預期的戰略效果。

在遠東,俄羅斯與中國的軍事安全合作近年來也進行得有聲有色。更有甚者,普京在本次主題演講中表示「不排除未來成立俄中軍事同盟」的意向。

在歐洲大陸,莫斯科方面通過常規力量、核力量雙重威懾的方式,讓歐盟方面在處理涉及前者戰略紅線的相關問題時頗為謹慎忌憚。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上述「安全為核」的地緣戰略確實為俄羅斯帶來了不少實質性的收益。

2018年1月13日,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 俄羅斯南部軍區導彈團的S-400 Triumf 系統正在執行常規戰備任務。這套當今世界最為先進的俄製反導系統,成為俄羅斯軍事硬權力的重要象徵之一。(GettyImages)

但從另一個側面來看,多年以來對軍事安全競爭力的過分偏重與投入,正在透支俄羅斯的長遠競爭力建設。

重東守西:梯次配置地緣優先級

本次演講中,普京突出強調了亞洲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作用。普京指:「當今世界,沒有亞洲國家的參與,根本無法解決全球性問題」。

其中,對華關係部分更是佔據重中之重,普京在演講中數次從不同角度切入對華關係的闡述:不僅提到有關軍事安全戰略層面的合作——比如幫助中國建造導彈防禦系統以及建立軍事同盟的可能性等。

而且在經濟合作上也頗有亮點——公開提出了將歐亞經濟聯盟與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相結合的意見。

兩相結合,這樣的表態或許反映出,俄中雙方的戰略合作關係將在不久的將來達到新的高度——甚至不排除雙方建立準戰略同盟的可能性。

2018年9月13日,俄羅斯總統普京親自向參加東方2018聯合軍演的中國軍人頒發獎章。從普京第三任期開始,俄中雙方的軍事合作迅速發展。其合作互信之緊密,導致部分西方輿論甚至出現了「俄中可能結成新軍事同盟」的擔憂之聲。(GettyImages)

相比之下,作為俄羅斯雙頭鷹外交的另一極——西方陣營,在演講中所佔的分量明顯不足,且普京在闡述時多將其作為論述其他議題時的背景條件。

即便偶有直接涉及時,也多是以批判性的態度出現。比如在闡述自己的全球治理理念時,普京就以相當嚴厲的措辭批判了美國的霸權心態與單邊主義思維。

而對於另一地緣強權歐盟,普京似乎採取了冷處理的方式。全篇演講中,僅有一處提及德國的超級大國地位,且還是與中國同台出現的。

聯繫到近期俄歐雙方圍繞撲朔迷離的俄國異見份子納瓦爾尼(Alexei Navalny)中毒事件發生的種種齟齬,以及俄氣集團近來披露的對歐能源關係之前景的分析報吿——該報吿認為歐盟的油氣市場已呈飽和之勢,普京的處理方式或許意味着,對歐關係在俄羅斯地緣戰略中的所處地位將出現相對下降之勢。

對於地處東西方之間的廣大歐亞腹地,普京的演講中也透露出明顯的優先級排序。對敘利亞,普京明顯表現出志在必得之勢。而對於距離俄羅斯腹心更遠的地緣熱點波斯灣地區,普京則表現出強烈的邀請諸強權共同介入的意願。

「波斯灣地區需要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安全合作組織,俄中歐美均應參與」,顯然波斯灣地區在俄羅斯的地緣戰略中屬於「需要利益均沽,而無需絕對掌控」的半邊緣地帶,類似的表態在涉及利比亞時也可看到。

最為值得的變動出現在普京針對納卡衝突的發言中,他罕見地公開表示希望美國協助俄羅斯進行相關調解。這預示着俄羅斯在近年頻繁的地緣戰略出擊之後,已然出現疲態,從而極不情願地在傳統的內部邊疆地帶(Near Abroad)為外部強權的介入打開一道口子。

總而言之,在可見的將來,俄羅斯在雙頭鷹的西面戰略方向(即與歐美陣營的關係上)將以防守為主。主要目標是在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與西方陣營保持有效溝通,避免雙方之間出現危險的戰略誤判。

此外,維持常規的經貿往來水平。與此同時,將戰略經營的重點轉向遠東,其中對華關係是重中之重。

而在其間的廣大歐亞腹地,則以地緣影響力為標準,從獨聯體地區、東地中海、泛中東地區分別劃分優先級。在綜合國力允許的範圍內,確保在不同層級內都能取得合理的預期戰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