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戰特朗普:最混亂辯論實際上辯論了什麼?
本年大選的首場總統候選人辯論以長達95分鐘的亂局作結,當中有特朗普不斷違規插嘴、讓辯論不斷疊聲,有拜登直指特朗普為「史上最差總統」與「小丑」,有主持人忍不住義正詞嚴要求特朗普尊重辯論,有拜登斥罵特朗普「閉嘴」,也有特朗普質疑拜登的智力。吵鬧之中,兩人到底辯論了些什麼?
來自霍士新聞台(Fox News)的主持人華萊士(Chris Wallace)為9月29日晚的辯論訂下了六大主題,分別是「最高法院大法官任命」、「新冠疫情」、「經濟」、「種族問題」、「特朗普與拜登往績」,以及「選舉公正」(election integrity),臨場也加插了有關「氣候變化」的討論。各個主題一方面緊扣美國當下的各大頭條新聞,另一方面也牽涉美國政界最受關注的結構性議題。
在特拜二人只顧互相批評的場面中,如果辯論的意思是指就某個議題的不同觀點作理性討論的話,這場總統辯論可算是有名無實。不過,兩人的「辯論」內容其實也突出了特朗普與拜登之間、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在「本能上的互相憎惡」以外的實質爭議和區別。
法官任命再非關司法獨立?
在「大法官任命」的議題上,巴雷特(Amy Coney Barrett)在大選前不足兩個月的提命當然最受關注,也是華萊士的第一條問題所在。
雖然共和黨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曾在2016年引用選舉年不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準則去拒絕為當時奧巴馬的提名人選作聽證,可是特朗普此刻的回應卻是「我可以簡單告訴你……我們贏了選舉……我們控制了參議院、控制了白宮」,說穿了就是「共和黨有權力在,其他準則不必管」。
對此,拜登卻沒有提到麥康奈爾的「自相矛盾」,也認同勝選者有權這樣做。他只簡單提到本年正是選舉年的反駁,隨後就馬上將矛頭指向巴雷特若當上最高法院大法官的一大可能結果:共和黨人正有案件可讓最高法院將「奧巴馬醫保」取消,使2,000萬美國人即時失去醫療保險。
此舉使特朗普馬上「離題」進入對其不利的醫保討論,惹來華萊士與拜登先後質問特朗普用以取代奧巴馬醫保的方案何以歷年未見,並讓拜登有機會澄清他的公共醫保並非要廢除所有私人醫保,這可算是拜登的策略小勝。
這也顯示出,拜登已不再假裝「司法獨立」是大法官任命的標準,而是以任命帶來的民生影響為競選主軸。
結構性憲政改革不獲討論
隨後,華萊士對拜登提出了美國知識份子才會擔心的問題:如果拜登當選且民主黨奪得參議院,他們會否「填充法院」(court-packing,即立法增加最高法院大法官人數以加入自由派法官)或者取消參議院的拉布規定(此可讓民主黨不理共和黨反對而以簡單多數通過法案)?
此類憲制爭議理應是總統辯論的重點所在,也將為要平衝黨內溫和派和進步派力量的拜登帶來甚大困難。然而,拜登對此拒絕回應,只呼籲民眾投票;而特朗普更似乎不知何謂「填充法院」,不斷插話追問拜登的法官人選名單,繼續簡單地指責拜登是「激進左翼」,讓拜登輕易逃過追問。
在「新冠疫情」的議題中,即使我們用最寬容的角度去解讀,特拜兩人的確沒有辯論出什麼東西。拜登繼續攻擊特朗普淡化疫情、不信從聯邦政府的衛生專家等等,而特朗普則批評拜登曾反對美國對中國封關,並指控拜登想封鎖全國。
此等意料之中的互相抨擊,在華萊士不斷插口提及疫苗、重啟經濟和學校、戴口罩、競選集會等一系列具體議題之後,也未見明顯改善。
經濟「口水戰」見兩黨差異
到了隨後的「經濟」環節,華萊士則以特朗普口中的「V型反彈」與拜登的「K型反彈」作對比,要求後者解釋何謂「K型反彈」。拜登就藉機指出疫情之後的經濟反彈可能會導致貧者愈貧、富者愈富(所以像「K」的形狀一般),一方面指責特朗普只顧股市,而忽視小鎮勞動民眾,另一方面則攻擊特朗普只交750美元稅款的醜聞。
面臨兩人隨後又再落入互相指罵的情境,華萊士則巧妙地將話題帶到拜登的加稅計劃之上。拜登一連串地列舉了其創造700萬就業職位、以6,000億美元聯邦政府支出作採購等計劃,又指會將企業稅率提高至28%,以改變如今財富500大公司中有91家並不必交稅的情況等等。
不過,特朗普一句「你為何以前沒有這樣做」的質問卻阻斷了辯論政策的開端,並惹來拜登指出如今企業稅是特朗普減稅政策的結果。雖然隨後特朗普有點明其反對加稅的理據是擔心「有一半公司會離開」,可是很快雙方就落入了混亂的疊聲環節,特朗普也連番追問拜登兒子亨特(Hunter Biden)與中國相關的收錢醜聞,後者卻只稱特朗普指控不符事實。
此等質素的辯論,最終當然也只能反映出民主黨與共和黨對稅負本身的既有立場,而不能作互相溝通。
拜登提新種族問題說辭
在「種族問題」之上,除了特朗普「承認」自己可能是林肯以來為美國黑人做得最多的總統、拜登引述特朗普前顧問指責他為選舉分化國家、特朗普反指拜登和民主黨縱容暴力示威等耳熟能詳的說詞之外,最值得關注的也許是拜登如何解除他在種族爭議上的困難立場。
一方面拜登要承認美國有「系統性種族歧視」,另一方面他也不能過於強調這一點而得失對「法律與秩序」有所關注的中立選民。這一次,他就非常有效的對此劃下中立界線:首先,他用上特朗普式「絕大部分警員也是好人」、「只有一些爛蘋果」的說法,指出警員也不願看到發生在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身上的事情。隨後,他就將如何處理這些「爛蘋果」的機制稱作系統性改變的目標之一,這可算是甚為巧妙的概念轉換。
如此混和兩方立場,加上在談論種族不公時的溫言軟語,拜登在此更突顯出特朗普的種族視野:後者被質疑本月才取消了聯邦機關的種族敏感度訓練,而且迴避親口指責白人至上組織的暴力。此時,特朗普的種族立場似乎不言自明。
「個人往績」項目變「綠色新政」宣示
在「個人往績」的一項上,特朗普當然是表現非凡,自稱「從來沒有一個政府或總統曾在3年半的時間內比我做得更多」,又高舉自己將任命近300位聯邦法官的「成就」。
到了拜登發言的時刻,特朗普卻再次藉機提起亨特的醜聞,最終導致拜登無法完成對其往績的申述。在疊聲亂局當中,華萊士只得改變話題轉談此前不在議題列表之上的「氣候變化」,並以美國西岸的森林大火切入。
在此,雖然特朗普在被追問之下承認了人類行為「一定程度上」帶來全球暖化,可是他卻依然將經濟發展與抗衡氣候變化放在對立面之上——例如他就以汽車價格太貴去解釋為何他會放寬能源效益標準。
相較之下,拜登在此就展現了民主黨近年最重大的政策主張之一「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雖然拜登澄清自己不支持(被特朗普掛上極左標籤的)「綠色新政」,可是其氣候政策的精神卻源於此,即一方面加大政府開支持推動可再生能源、電動車充電站建設、減少現有建設的能源消耗等減排措施,另一方面則着重在推行這些措施的時候同時強調創造就業,使經濟發展與抗衡氣候變化再非魚與熊掌的抉擇。
當特朗普還在人為氣候暖化的問題上顧左右而言他,拜登與民主黨人在氣候問題上確實已走到未來之中。
政權和平交接傳統受威脅?
到了最後的「選舉公正」議題,一如所料,特朗普不斷聲稱郵寄選票如何帶來欺詐,而拜登則提到「iwillvote.com」等資訊網站呼籲選民踴躍參與投票,更以早有兩個共和黨州份實行全民郵寄選票10年等理據反駁特朗普,並敘述如何正確填寫郵寄選票,以回應華萊士提出「郵寄選票帶來大量廢票」的問題。兩人的反差明顯可見。
由於郵寄選票點票須時,華萊士就特意分別提問特朗普和拜登會否呼籲支持者在點票期間保持冷靜,並不會在選舉結果被獨立確定之前宣布勝利。同樣一如所料,特朗普繼續談論選民欺詐的問題,呼籲支持者去票站監票,並沒有正面回應華萊士的提問。相較之下,拜登卻爽快答應一句是,並明白指出如果當選的不是他,他會支持此結果。
在此,對於美國民主超過兩百年政權和平交接的傳統,特朗普與拜登的反差亦是不言而喻。
第二場的總統候選人辯論將在10月15日舉行。但願新一場的辯論不會再成為「最」混亂的總統辯論,不會使「辯論了什麼」的這個問題再讓人有感腦袋一時之間一片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