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或再度驅逐中國記者 中國應認清反制對象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中美兩國之間持續不斷的紛爭早已擴散到多個領域。而這幾日的一些消息與風聲,也似乎正醞釀另一場衝突。

8月3日,內地媒體《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在其微博和Twitter賬戶表示,美國在此前縮短中國駐美記者的簽證時限之後,「很可能通過不予簽證延期」的方式,導致更多中國記者不得不離開美國。倘若胡錫進該消息屬實,那麼這也將會是中美兩國早前「媒體戰」的延續。

胡錫進於8月3日及4日在微博個人賬號發佈相關信息。(微博@胡锡进)

中美近月以來的「媒體戰」

今年2月3日,美媒《華爾街日報》刊發美國巴德學院教授米德(Walter Mead)所撰寫的評論文章《中國是真正的「亞洲病夫」》(China Is the Real Sick Man of Asia),其文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獨因其標題敏感的歷史含義,從而引起中國社會的極大憤慨。在中國官方要求《華爾街日報》道歉未果之後,中國外交部在2月19日的例行記者發佈會上宣布,即日起吊銷《華爾街日報》三名駐京記者的記者證。

不過,此舉被美國政府視為中國打壓美國記者的舉措。對此,美國國務院2月18日(當地時間)宣布,將新華通訊社、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中國國際廣播電台(CRI)、《中國日報》、以及《人民日報》的在美機構認定為「外國使團」。按照「外國使團」的定義,這五家機構在美國不再被視作獨立媒體,而是被視作中國政府的一部分。3月2日,美國國務院再宣佈於3月13日起將上述5家機構駐美中國籍僱員人數上限由160人減至100人。

待得3月18日,中國又採取進一步反擊,宣布驅逐《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及《華盛頓郵報》年底前記者證到期的美籍記者,且今後不得在中港澳從事新聞工作。

近幾個月來,中美兩國在媒體記者、Tiktok以及華為等眾多問題上發生衝突,因此被稱為兩國間的「新冷戰」。圖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Getty)

5月8日,美國國土安全部又宣布,在非美國的新聞媒體中工作的中國記者的工作簽證將被限制在90天,雖然可以申請延期,但延期後的期限也只有90天。

到了6月,美國國務院再次宣佈,將包括《人民日報》、《環球時報》在內的另外4間媒體也納入「外國使團」之列。

考慮到這種趨勢,胡錫進其言或許並非空穴來風,兩國近幾日或將再度爆發圍繞媒體記者的紛爭。考慮到特朗普政府如今大選當頭,且近來頻頻展開對華攻勢,這就更令胡錫進所言的可能性加大。

然而,必須指出的是,胡錫進的後續表態卻是值得商榷的,也即「據我了解,鑑於美方至今拒絕給中國記者續簽,中方做好了從美國被迫撤出全部記者的最壞準備,並將猛烈報復」。对中国而言,对美国驻华记者以及媒体进行反制,无论从外交姿态还是实际效果,都不是合適或明智的策略。

2017年11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習近平的陪同下,在北京參加為他舉辦的歡迎儀式。(Getty)

「反制性驅逐」既不合適,亦不明智

美國政府在向駐美中國媒體的設限時,其依據都是把這些中國媒體視為外交使團來進行約束。在6月22日的新聞發佈會中,美國國務院助理秘書長David Stilwell就向記者指出,「(將《人民日報》等媒體也納入外國使團的)決定並不是以減少或者限制外國媒體的新聞活動為目的。與此前(採取的措施情況)類似,這四個機關並非新聞媒體,而是宣傳工具。」

換句話說,美國此舉所針對的並不是中國記者或中國新聞媒體,而是中國政府。既然如此,那麼中方反制《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和《華盛頓郵報》這些美國媒體就不合道理。

被美國列為外國使團的中國媒體皆為官媒,即便是擁有一定編採自主權的「市場化媒體」《環球時報》也是隸屬於人民日報社的官辦媒體。反觀《紐時》、《華爾街日報》等媒體則並非國有,無法代表美國政府。若要反制,似乎也應該以美國駐華使團為對象,譬如縮減美國駐華外交使團規模。

中國官方倘若真如胡錫進所述,要對美國駐華記者採取反制性驅逐,那麼上述原因便是其「不合適」的原因。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在中國宣佈驅逐《華盛頓郵報》的三名記者後,表示希望中國能夠重新考慮這個「不幸的」決定。(Getty)

當然,中國此舉亦有其外交考量。中國不認可美國對上述中國媒體「外國使團」的定義,而是將美國的做法視為對「中國媒體」的限制,從而也限制「美國媒體」。不過要知道的是,從美國乃至國際觀眾的視角而言,人們未必會接受這種論述。更何況,對美國這些私有媒體的「反制」,或許反而會進一步引發外媒對中國的敵意,加深對中國政府缺乏透明度、打擊新聞自由的罵名,而並沒有對白宮產生任何形式的損害。

另一方面,儘管這幾間新聞機構對中國的報道常常帶有批評性,但它們也常常在國內與國際事務上與特朗普政府立場相左。某種程度上,這些媒體本來或許還會批評特朗普無端限制中國駐美媒體,但若是中國採取「反制」,那反而還會將這些美國媒體推到中國的對立面。

更何況,中國也會失去對外的重要窗口。對於遠在美國的中國觀察者而言,了解中國需要客觀、獨立的視角,需要美國民眾、學者和決策者信賴的有說服力的聲音,而這不是新華社、CGTN所能提供的。中國既要盡量能自發講好「中國故事」,也要盡量讓美國媒體看到大部分中國民眾所看到的、所認可的中國。

疫情危機爆發後,特朗普政府一直將新冠病毒稱為「武漢病毒」,將疫情歸罪於中國。此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曾回擊稱病毒可能是從美國帶入中國的。(Getty)

從這持續了近5個月的回合戰來看,美國顯然沒有終止這場與中國的媒體戰的意思。對特朗普個人以及美國政府而言,這是在疫情造成的危機之下轉移民眾對於國內事務的注意力、將問題歸咎於外人的有效策略,採取積極的反華政策,某種程度上是有利於11月的美國大選的。但中國此時陷入這場一來一回的對峙中,實在不是明智之舉。

美國臨近大選,特朗普愈發以「中國牌」為競選手段。對此,中國必須要予以反制,保護自身利益。但是在此過程中,也要區分好反制的對象,考慮好自己所採取的「反制措施」在國際觀眾眼中形成的感觀。

美國人常言「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當他們行徑低劣,我們更要高尚回應),中國古語嘗言「以德報德,以直報怨」。面對一個愈發焦慮、不擇手段的白宮,中國要做的,並非以同樣低劣的方式予以反制。而是認清對手,包括對美國駐華使團予以反制,並善待美國駐華記者,把控此時兩國之間的緊張關係,乃至樹立自己有別於白宮的大國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