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佩奧高調發聲明 南海劃不出「麥克馬洪線」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7月13日發表聲明,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和太平洋,反對北京在該地區建立「海上帝國」。蓬佩奧發表這一聲明適逢「中菲南海仲裁案」宣判4周年,也是中國宣布對美國多位國會議員實施制裁後,美國國務院最新對華政策調整。
聲明中,蓬佩奧支持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汶萊等南海主權聲索國的立場,反對北京和這些國家提出領土聲索或海權要求。
具體而言,美國拒絕承認中國在南沙群島(the Spratly Islands)以及黃巖島(Scarborough Reef),美濟礁(Mischief Reef)和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的一切主權,認為中國對靠近越南的曾母暗沙(James Shoal)的主權和海事聲索並不合法,並拒絕接受中國對越南附近的萬安灘(Vanguard Bank)、馬來西亞附近的南康暗沙(Luconia Shoals)和印尼附近的曾母島(Natuna Besar)的海事權利聲索。
蓬佩奧這一聲明,基本推翻了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就南海主權爭議的立場。
美國一直支持各聲索國在聯合國框架內通過仲裁等手段和平解決爭端。即便是南海最不平靜的2010年代初,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也竭力在外交上保持中立。時任國務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和克里(John Kerry)雖在言語上明顯偏袒菲律賓等國,但官方立場大多表述為不選邊站。這也是蓬佩奧該聲明極賦爭議之處。
與此同時,仔細分析蓬佩奧聲明,有兩處待明確的疑問。
首先,聲明表示「美國在南海尋求維護和平與穩定,按照國際法維護海洋自由,保持貿易的暢通無阻,並反對任何使用脅迫或武力解決爭端的企圖」。但是,美國並沒有加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the U.N. Law of the Sea treaty),被蓬佩奧引作美國立場之依據的「國際法」,指的是什麼?
其次,聲明指控「北京用恐嚇手段破壞了東南亞國家在南中國海的主權,霸佔其海上資源中,主張單邊統治,並用『強權即公理』(might makes right)代替了國際法」。
而事實上,中國與各東南亞國家近年來關係明顯好轉,相關方以雙向、一對一外交談判的方式,按照《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行事,擱置了暫時難以解決的爭議,令南海局勢大抵緩和。因此該區域內並沒有蓬佩奧所說的「單邊統治」,這種指控也混淆了主權聲索和海洋資源之間的關係。各國主權聲索和爭議區域是否有豐富資源並無決定性關係。
美軍7月2日發佈南海追蹤中國科考船,與中國軍艦對峙照片(點擊圖集瀏覽):
特朗普推翻了前任政府的很多政績和立場,蓬佩奧自然也有恃無恐,竭力借大選年的機遇,力推右翼化主張。蓬佩奧在南海選邊站也符合國安鷹派的期待。而最近美國軍方頻繁進入南海爭議水域,也是國安鷹派推動的結果。不過,和軍艦進入南海不同,蓬佩奧在外交立場上180度大轉彎,相對而言比實際軍事衝突的風險更低一些。
更何況,這種轉變本質上就是一種大選年的政治操作,是特朗普打中國牌的一部分,以此表達對華強硬,將對手拜登(Joe Biden)包裝為「軟弱的候選人」。這種操作不侷限於南海,而且涵蓋台灣、新疆、西藏、甚至和美國不相關的中印邊界爭端。
在中印邊界爭端中,美國表態偏向印度一邊。在南海爭端中,美國明確表態站在菲越等其他聲索國一邊。這種站位就如同當年英國人為中印邊界埋下炸彈的「麥克馬洪線」一樣,似乎是在重新「劃界」。但歷史經驗表明,這種做法只會讓不相干勢力繼續攪亂地區局勢,並讓第三方隔岸觀火。
當然,和中印「麥克馬洪線」一樣,蓬佩奧在南海精心或隨意表達的這樣一種界限也是模糊和富有爭議的,不可能有積極效果。
一方面,美國無法保證它能在行動上真正站在這些聲索國一邊,擔當協防任務。外交立場和軍事立場很難協調。而且,一旦站隊,美國就失去了中間協調國的資格,更別談參與南海問題的有關談判;另一方面,蓬佩奧這種做法完全低估了東盟的主導力和自主性。東盟內部團結的同時,優先重視通過外交手段同中國解決矛盾,美國的介入只會添亂。
而且,美國頻繁介入南海爭端,只會刺激中國採取更多反制舉措,包括加快劃設南海防空識別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