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失焦 是什麼讓美國人將生死置諸度外?
新冠肺炎(COVID-19)仍在全球蔓延。截止到6月10日,全球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700萬,死亡人數超過40萬。其中,排在全球首位的美國確診人數超過200萬,死亡人數超過11萬。更讓人擔憂的是,美國的確診人數自3月底爆發以來一直呈現直線上升的趨勢,時至今日,仍以日均2萬上下的速度增加。
疫情依然很嚴峻,尤其是美國,但現在,人們已經沒有像疫情爆發之處那般那麼「在意」了。
疫情這個話題在美國失焦有其特殊背景。美國今年最大的政治話題便是總統大選,謀求連任的特朗普(Donald Trump)從疫情爆發開始都在以選情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在美國死亡人數超過10萬時,特朗普則宣揚「如果不是我,美國可能要死150萬到200萬」,希望減弱嚴峻疫情對其選情的影響。
接下來,6月19日,特朗普將在俄克拉荷馬州舉行競選集會。 據《紐約時報》報道,特朗普的競選官員不太可能為參加集會的民眾採取任何社交距離舉措。特朗普也已經明確說,他不想站在看起來空空的集會前發表講話,也不想在自己向外界傳遞美國正在恢復正常時,面對的是一群面帶口罩的人。 也就是說,特朗普要給外界營造一種「他已經帶領美國走出疫情」的印象。
距離美國大選只有不到半年的時間,不少民調顯示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Joe Biden)領先特朗普,特朗普藉助競選集會為自己造勢的心情愈發迫切。在特朗普的眼中,疫情對人們健康和性命的影響,可能還不如股市高低更重要。當特朗普如此對疫情「輕描淡寫」時,誰還會為美國當下的疫情緊張?
從美國社會來看,黑人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一事引發了全美的抗議示威。人們的焦點很快從「抗疫」轉向「抗議」。特朗普的回應諸如動用軍隊平亂、共和黨與民主黨之間的攻訐、民眾推倒雕像等等佔據了美國各大媒體的頭條。
即便有人擔心大規模的聚集和抗議導致病毒的進一步傳播,但政客之間的口水戰、民眾的群情激昂更有看點,輿論已經暫時忘記了病毒的可怕——畢竟疫情的嚴重性此前已是連月報道的頭條新聞,民眾看多了也自感煩厭。
再者,比起關心疫情,現在人們更關心經濟。疫情給美國經濟帶來的衝擊非常之大,6月8日,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的商業周期預測委員會稱,美國經濟2020年2月正式陷入了衰退,5月的失業率高達13.3%,超過4,000萬民眾失業。
尤其是美國有眾多人口是靠打零工維持生活,有數據顯示,打零工的人數佔全美勞動力的的35%,加之普通人存款水平(此前有新聞稱美國三分之一的中產階級拿不出400美元的存款),乃至信用卡負債水平之高,社會保障體系缺失,都意味着美國尤其要儘快重啟經濟。
即便新冠病毒的威脅仍在,人們的生活正在「回歸正常」,還會如此關注這場危機嗎?
疫情還未遠去
其實,不只是在美國民眾對疫情「麻木」,這種情況在很多國家也是如此。僅以6月10日為例,排在美國之後的巴西,確診人數超過了77萬,新增確診人數超過3萬。俄羅斯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50萬,排在全球第三位,新增人數超過8,400人。印度的確診人數超過了28萬,日均超過12,000。
這些數字並沒有阻攔各國推進自己的政治和經濟日程。俄羅斯已經宣布重啟經濟,將在6月24日舉行紅場大閲兵。印度則在6月8日分階段重啟經濟。
這並不意味着疫情已經結束或者過去,全球超過10萬確診人數的國家仍有16個。民眾對這些數字變得麻木誠然有重啟經濟訴求更為迫切、醫院承壓減少的因素,但必須正視現實:人們還會與這場病毒共存一段時間,每日新增的確診人數和死亡人數仍會是觸目驚心的。
民眾對熱點話題的關注產生「審美疲勞」是正常的。有不少專家也提到,在新冠肺炎疫苗開發出來之前,新冠肺炎病毒仍會困擾人類。在危機尚未終結之前,對病毒的輕視只會以生命為代價,美國、英國等未能做好疫情的最初防控導致疫情難以控制是前車之鑑。
更讓人悲歎的是,在民眾習慣了疫情這個「常態」之時,總有一些不負責任的政客,在竭力營造危機已過的假象。政客藉疫情來收割個人利益,疫情所帶來的健康問題、經濟問題則由普通民眾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