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時候擺脫「要是在美國」的想像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George Floyd)遭警方暴力執法致死所引發的騷亂愈演愈烈,面對愈發嚴重的抗爭行動,美國總統特朗普的態度卻是相當強硬,除了揚言對翻過白宮圍欄的示威者祭出「惡犬和可怕武器」外,更聲言不排除派出軍隊平息這場紛亂。
黑人遭警察暴力對待致死、特朗普稱呼示威者為「暴民」、美國有線新聞網絡(CNN)記者被警察逮捕、警車衝撞示威人群、鎮暴警員開槍,種種在香港反修例事件中被控訴的「國家暴力」,在今次美國的抗爭中一一浮現,且情況有過之而無不及。一整年來對香港不斷作「人權指控」的美國,如今也面臨同一難題。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以「黑人的命也是命,希望美國政府維護和保障少數族裔的權利」酸了一下美方,大陸民眾同樣抱着「你也有今天」的「吃花生心態」,坐看美國政府如何以「民主人權」的方式收場。
而在海峽另一邊,從台灣民眾的立場看來,不免顯得有些尷尬,畢竟美國政府身為台灣最強而有力的「民主夥伴」,過去一年來又與其同聲譴責港警、支持香港示威者們「光復香港」,如今是要力挺美國抗爭者「反抗有理」,還是要聲援美國政府「止暴制亂」,似乎都有點自我打臉的意味。
↓↓↓非裔漢疑因警方過度暴力執法致死 導致美國多處發生示威或騷亂:
台灣如何為美國警暴辯護
面對此種糾結,很快有不少人想出為此解套的說詞。有些人開始強調弗洛伊德死亡後,不僅施暴和旁觀的警員被革職,還有許多高層出面道歉,各州警方甚至用不同方式支援、保護示威抗議,但香港自反修例風波爆發,涉及執法過當的警員至今無人出面道歉或被追訴,由此可見,民主與集權還是有所不同。
另一方面,也有人指出「人權」只是北京當局用以指控美國的工具,實際上北京對「人權」根本毫不在乎,否則便不會在西藏、新疆等議題上出現諸多人權爭議,因此,北京的「暴行」不能被美國的事情所抵銷,趙立堅所說的「黑人的命也是命」是蓄意消遣,卻無視自身內部「人權」問題的逃避行為。
隨後,也有許多人開始針對如台裔籃球明星林書豪等批評美國警察的名人,認為他們在香港議題上默不作聲,卻對美國警暴急於表態,根本是為了「跪舔人民幣」的雙重標準。
報警無人理會 把槍上滿子彈自保 當地台灣人透露美國現況(點圖放大閱讀):
這種說法無疑幫不知如何表態的群眾解了套,網友們紛紛在下面留言「怎麼可能拿黑警跟美國警察比」、「只譴責美國警察不譴責港警,根本就是偽善」。但這樣的辯駁看似有理,實則忽略、或者說刻意省略了許多前提與事實。
首先,這些急於替美國政府護航的聲音,大多對香港反修例事件中的抗爭者表達支持,也是「抗議警暴」喊得最響亮的一群人,但當美國也同樣開始強力鎮壓時,卻幾乎完全噤聲。這種尷尬當然可以理解,但從一開始他們就是表現出對「人權」跟「警暴」最關心的群眾,面對為何對美國警暴默不作聲的質疑,卻又要惱羞成怒到去指摘別人「不聲援香港,卻如此關心美國」,率先把雙重標準的帽子扣到別人頭上,實屬沒有道理。
美警比港警更「重視人權」嗎?
況且,如果香港爆發抗爭的原因,是一名市民僅因被懷疑使用20美元的假鈔,就被港警用膝蓋壓到窒息致死而引起軒然大波,該名港警會不會被革職?答案必然是會的,不論是港府或是北京,都沒有理由接受這種事情發生,如果以為在太平盛世之下,香港能容忍警方隨意對待民眾、甚至草菅人命,那絕對是一大誤解。爭議的重點其實相當明確,就是面對暴亂時警察如何處置,刻意將「動亂前」的警方濫權與「動亂中」的警方執法相比較,無疑是混淆視聽。
若專注於動亂中的警方執法,聲稱美國警察會支持、保護示威者的說法,顯然也刻意忽略了一件事實─「警方保護、支持的,是和平的示威還是激烈的暴動?」從事件發生以來,不時能看到許多美國警員與群眾理性溝通、譴責那名加害弗洛伊德的同僚,最後一同遊行的影片。毫無疑問,如何在激烈抗爭中降低警民間的衝突,是各地警方都必須學習的課題,這些警員也確實採取了有智慧的方法平緩民眾的憤怒,消解了可能蔓延擴大的事態。
但同時必須注意到,美國警察與示威群眾溝通時都不斷強調:「我是來確保你們的安全,以及這場遊行的和平落幕,我不希望有激烈的衝突發生。」警方的溝通技巧高明,但同時也表達出了明確立場─警方可以支持遊行要求、可以保護群眾,但「必須和平」,沒有一個警員會承諾保障示威者「任何形式的抗爭」。倘若發生扔擲汽油彈、打砸商店、破壞公物等行為,警方當然只能選擇鎮壓逮捕,而這也是美國正在做的事情,全美至今已逮捕超過一萬多人。
至於針對中國大陸缺乏人權,卻還以「人權」攻擊美國的指摘,同樣迴避了前因後果。長期以來,西方對新疆、西藏乃至近期的香港問題總會提出許多人權方面的疑慮和譴責,要說到拿「人權」作為宣傳武器的,那美國毫無疑問是箇中好手。而美國對「人權」的重視與保障,是否完善到足以站在道德制高地上教訓他人?這恐怕才是北京反唇相譏的原因。
若依照聯合國所界定的「人權」來看,美國所強調的政治、公民權利,中國大陸肯定有所欠缺,「生活」、「扶貧」等社會、經濟上的人權,則是北京認為更核心的部份。雙方有不同的歷史與價值觀,自然也造就了各自的發展進程,但美國向來喜於擔任世界的法官,在不斷要求世界各地遵循美國的「人權標準」時,當然也難以避免面臨同樣的檢驗。但若要因此說是北京主動拿「人權」挑事,那顯然刻意忽視西方向來對大陸的指手畫腳。
失控的美國 尷尬的台灣
當然,從蔡英文政府對美國單邊押寶的政策路線,以及台灣人長期親美、認為台灣與美國「共享民主價值」的立場來看,會出現尷尬、沉默、辯駁等反應都不奇怪。其實,與台灣相比,西方「民主陣營」一直知道特朗普是「灰犀牛」等級的威脅,從不掩蓋他的「白人優越感」,鼓吹「種族仇恨」事件歷歷可數,已達罄竹難書境地。這些國家礙於特朗普是經由「民主程序」選出的美國領導人,或選擇「刻意忽視」並敬而遠之,或怕美國的種族暴動延燒而不妄加批評。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早前被問及如何看待特朗普處理騷亂做法時,在鏡頭面前語塞21秒,便成為網上熱話。反正「各家自掃門前雪」。在香港騷亂正盛時,西方世界固然對香港民間多抱持同情,但政府部門也多以「國家利益」為先,無意過度干涉他國內政。
相較於其他「民主陣營」為了維護「民主價值」而刻意與特朗普保持距離,蔡英文政府為了自身政治利益,反而打起「理念相同國家」的旗幟,唯特朗普馬首是瞻,台灣也就此被推上美中對抗的風口浪尖上。雖然台美雙方都維持着「美台關係史上最佳」的論調,但台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衞生大會(WHA)的想望,隨着特朗普宣布退出世界衞生組織(WHO)而無所依附,如今又面對特朗普宣示不惜動用軍隊也要恢復社會秩序此等相比香港「暴警」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暴行」,台灣人似乎也難以義正詞嚴的「撐人權」、「撐普世價值」。隨手轉發一則美國的相關訊息,表達一下對示威抗議的「關心」,大概就是最大程度對美國警察的「沉默抗議」。
不可否認的是,大陸確實還有很多問題必須面對,體制也有尚待改善的短版,無須以「看吧美國也是如此」來迴避、掩飾自身面臨的難題。台灣其實也不必因為目前略顯尷尬的處境,硬要找到說法解釋「就算都是警暴,但中美還是不一樣的」。中美本來就不一樣,但面對已經造成社會動盪的暴亂,不論是民主或威權體制,警方必然都會化身為國家機器、以強力手段穩定局面,美國不過是虛偽地自證了此點。
每個地方都有其「缺乏人權」的一面,卻也不代表能因此合理化這些行徑。但硬要藉由此事找出「民主與威權」的差異,來證明誰更在乎人權,恐怕沒有太大意義。一方無須過度幸災樂禍的嘲笑「親美派」,另一方更不必感到「被打臉」而惱怒,這不過是一堂寫實的民主課,抹除了一些「要是在美國,才會(不會)怎樣」的想像,讓民眾能從中擺脫二元的角度看待問題的本質。
上文節錄自第217期《香港01》周報(2020年6月8日)《是時候擺脫「要是在美國」的想像》。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或按此試閱周報電子刊,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