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德國司法衡突難避免 歐盟卻遇「聯邦化」契機
德國憲法法院5月5日被質疑「越級」反駁歐盟法院有關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的判決後,歐盟政治在新冠疫情之外掀起了另一波濤。德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已表明正考慮起訴德國政府侵害歐盟法律權力。
德國憲法法院的判決,實際上推翻了歐盟法院早在2018年判定歐洲央行量化寬鬆政策為合法的裁決,甚至不留情面的指責後者的判決「不能理解」、「毫無意義」。法院要求歐洲央行在3個月內對2015年的量化寬鬆決定提出「相稱性評估」,解釋何以此等買債政策並非「越權」為成員國國內財政提供融資的做法。
對此,歐盟委員會與歐盟法院都馬上聲言,只有歐盟法院才裁判歐盟機構有否違反歐盟法律的司法管轄權。而目前正在積極「放水」抗疫救市的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也表明其預設會進一步增加、高達7,500億歐元的買債計劃將繼續進行,不會被德國憲法法院的判決「嚇倒」。
諸如波蘭、匈牙利等素來與歐盟法院不和的政府則「把握機會」藉德國的判決反制歐盟。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Mateusz Morawiecki)就大讚德國憲法法院的判決是歐盟史上最重要的判決之一,證明歐盟法院不能有無限的權力。
對於波蘭等國,歐盟委員會尚能毫無顧慮的作出制裁威脅。然而,面對歐盟首屈一指的大國德國,歐盟委員會卻不知要如何處理。
首先,如果歐盟委員會對德國憲法法院疑似侵害歐盟法院權力不作行動的話,波蘭、匈牙利等國勢將指責歐盟委員會「雙重標準」、「恃強凌弱」,讓本來起訴各國實際影響本已停留在威脅層面的歐盟委員會日後更難維持歐盟法制的秩序。
反過來說,如果歐盟委員會決定起訴德國政府越權的話,德國政府也可算是「躺着中槍」。畢竟,德國政府在官司中是站在歐洲央行與歐盟法院的一方,而德國央行本身也是執行歐洲央行買債政策的機構。更何況,德國司法獨立,德國政府就算想要推翻德國憲法法院的裁決也無從入手。而且,此等起訴程序將會把歐盟法院與德國再次放在對立面,進一步鼓動德國國內的疑歐情緒。
另一邊廂,對歐洲央行而言,這也是一個難解的政治問題。
首先,有龐大律師團隊的歐洲央行理該有能力提出德國憲法法院可以接受的「相稱性評估」。問題是,如果歐洲央行(經德國政府)向德國憲法法院提出解釋,這無疑是變相接受了德國憲法法院對歐洲央行的法律管轄權,將會立下極壞的先例。
反過來,如果歐洲央行全不理會德國憲法法院的判決,受制於此判決的德國央行將須逐步賣出其超過5,000億歐元的債券,讓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政策壯士斷臂。而且,當德國央行停止跟從歐洲央行的買債決定時,歐洲央行理應向歐盟法院提告德國央行。這又將造成另一波歐盟憲制與政治上的大風波。
因此,目前唯一可讓各方保留面子的做法,就是由德國央行「自動請纓」向德國憲法法院提出解釋。如此,歐盟委員會不必作為,歐洲央行也不必過於明顯的向德國憲法法院低頭,而量化寬鬆的政策也得以繼續。不過,歐洲央行的地位、歐盟財政政策整合,以及歐盟法律權限等爭議,將繼續蒙混下去。
來年即將卸任的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5月13日就向德國國會議員表示,為了維持歐元的存在,德國政府對憲法法院的回應必須讓德國央行能繼續參與歐洲央行的行動。她同時指出:「我們不要忘記(前歐盟委員會主席)德洛爾(Jacques Delors)在歐元區成立之前所說過的話:我們需要一個政治聯盟,一個貨幣同盟並不足夠。」
雖然默克爾如此不諱言的承認歐盟進一步整合的需要,不過她最終會否於德國央行擺平各方面子後就止步,我們卻無從得知。
這次德國憲法法院判決所造成的危機,的確暴露了歐洲央行角色受限不清、歐盟財政政策整合架構不足,甚至歐盟與成員國之間法律權限不明等長期存在的問題。歐盟各國領袖當然也可以一如以往的「見招拆招」,將眼下具體的問題解決,卻對結構性問題視而不見。不過,一如以往,如果他們繼續如此施為的話,這一個推動改革的契機又將被白白浪費。
在德國憲法法院的判詞中,法官們就特別指出「歐盟並未有演變成一個聯邦國家」,「其成員國依然是(歐盟條約)的主子」,因此各國法院有權判決歐盟機構越權。也許,這正是將歐盟推向「聯邦化」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