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強硬封鎖料扭轉疫情 西方目光聚焦意大利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在流行病學家的理想世界中,只需要全球近78億人持續地互相保持三米以上距離兩到三個星期,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就會滅亡。可惜,現實中每個國家在落實社會疏離(social distancing)的政策與執行能力上有巨大落差。

不過,如果連意大利這樣一個崇尚個人自由、視違規為法規存在理由的國家,也能強硬封鎖全國而扭轉疫情的話,目前普遍困在家中的西方公民,甚至是因經濟考慮而另有他想的政客,也許會因為看到黑暗之後的黎明而堅持下去。

截至上周六(3月28日),意大利確診病例突破9.2萬,死亡人數超過1萬人,不過同期每日新增確診人數百分比已連續六日回落至單位數,並呈下降趨勢。[3月31日更新:截至3月30日,意大利確診病例升至超過10.1萬人,其單日新增病例百分比已跌至4.1%。]在經歷近三周的全國禁足令與封鎖政策後,此趨勢似乎顯示出意大利已渡過疫情第一波爆發的至暗時刻。

意大利南部街頭一處的食物分享籃,上面寫着「有能力的請放下,沒有能力的請拿去」。(路透社)

若果真是如此,未來的意大利將成為另一個韓國,其抗疫重點將在於如何防止疫情再度在諸如意南等地區爆發、如何提升現有救治、檢測和追蹤病毒的能力、如何在不引起第二波爆發的情況下讓民眾生活與經濟生產活動回復正常、如何阻止疫情從境外輸入等後續問題。

如出一轍的疫情軌迹

意大利的抗疫成效之所以為西方的關注重點,是因為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情況,與西方大部份國家正在經歷的如出一轍,所以其抗疫經驗尤具參考價值。

正如目前被世界衞生組織(WHO)喻為未來新冠疫情大流行中心的美國一樣,意大利早在1月底就檢測出首宗新冠病毒的輸入病例。可是,兩地的應對策略只是簡單地向來自中國的航班或曾到訪中國的入境旅客實施封關措施,將當時已傳播至少一個月的新冠肺炎當作一個遠在天邊的問題。類似的情況在歐美各國極為普遍。

然而,根據一篇早在2006年於《自然》(Nature)學術期刊發表的流感大流行研究,在疫情流行30天後進行有效程度達99.9%的封關政策,其實只能最多押後疫情大流行42天,而不能完全阻止本土傳播。這些對地球另一邊疫情淡然處之的西方國家,就因此錯失作好充分準備的時機,為日後醫療系統超負荷的慘狀種下禍根。

意大利疫情漸有穩定之勢,不過不少學者認為渡過疫情高峰只能算是抗疫開端的結束而已。(路透社)

同時,民眾的漫不經心也經由政客的言行影響全國。在意大利,直至2月27日,即倫巴第地區(Lombardy)11鎮封城的第四天,執政民主黨的黨魁津加雷蒂(Nicola Zingaretti)卻親自到訪米蘭,聲言「經濟比恐懼強大」,呼籲民眾繼續「外出飲酒、喝咖啡、吃薄餅」。在美國,到了2、3月之交,美國總統特朗普還在宣稱疫情「會奇蹟般消失」、將新冠病毒比為流感,更指疫情是民主黨的「新騙局」。

隨着疫情迅速發展成不能靠出口術壓止的大流行,民眾也逐漸傾向接受強硬政策。意大利3月4日進入全國停課;8日對北部多省1,600萬人落實禁足令;9日將禁足令推展至全國;11日更下令所有非必需品商店食肆停止營業,隨後再逐步關閉非必需的工廠。類似的政策陸續得到西、法、德、英等西方主要國家跟隨。特朗普到了3月11日終於覺醒疫情嚴重,發表全國抗疫演說;13日宣布國家進入緊急狀態;16日更發出為期15天的全國禁足指引,得到全國各州陸續以不同形式響應。

孔特支持度升至71%,是意大利至少10年未見的最高民望總理。(路透社)

為「經濟黑夜」設限期

然而,由於外界預期美國經濟將會在第二季收縮高達24%、失業率或將升至30%這個超越大蕭條的水平,特朗普上周不斷強調「治療不能比問題本身更壞」,聲言要在4月12日復活節前讓美國回到正常生活。

此等言論掀起西方輿情對抗疫經濟成本的爭辯,也顯示出西方國家領袖面對各行各業停工時所遇上的政治難題。例如意大利總理孔特(Giuseppe Conte)在封鎖全國以來,就一直困身於以安全為由呼籲停工的工會,以及紛紛爭取成為必需行業的商業團體之間,不得不說「只會把我國的生產機器減慢,不會使它完全停止」。

對於正走上同一抗疫軌迹的西方民主國家而言,意大利疫情好轉的重要意義在於,這將能給予封鎖性的強硬抗疫政策一個可供參考的限期,「經濟黑夜」的道路盡頭終有曙光。本周意大利疫情發展如何,也許連向來不太看重歐洲的特朗普也不得不密切注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