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憂外患:告別英國的歐盟該清醒了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英國在2月1日正式離開歐盟,雖然在當時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議會的送別歌聲中,有一些「談判終於結束」的輕鬆,但是這不僅是考驗英國新一屆政府的真正開始,也是歐盟一個更大挑戰的開始。

3月2日,英歐之間的新一輪談判就要開始。然而雙方顯然還就「公平競爭」以及英歐貿易關係的相關問題矛盾很大。由於英國政府拒絕了歐盟提出的希望在未來主要政策問題上保持一致的要求之後,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近期警告說,歐盟與英國會在未來關係談判中「相互撕碎」。

過去三年,脱歐成為英國政治最大的話題,不斷拉鋸的談判雖然體現出歐盟的強硬態度,其對負面影響也綁住了歐盟前進的腳步。歐盟領導人似乎也認為是時候「辭舊迎新」。當天,歐盟委員會公布了2020年工作路線圖,以綠色經濟計劃和數字科技牽頭,作出發展「社會市場經濟」的宣言。

英國脱歐之後,英歐談判才剛剛開始。圖為1月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訪問英國。(AP)

不過,打開這份計劃就會發現,其內容和2017年該委員會發布的《「地平線2020」2018-2020年工作計劃》大同小異,在氣候變暖、清潔能源、數字經濟等問題上立場相似。這些既有立場當然對歐盟乃至全球性問題的解決有長遠意義,不過直面歐洲複雜的政治現實,這張略顯模糊的藍圖實難照到歐盟改革的曙光。

脱歐不只是英國的鬧劇,更是歐盟的失敗甚至是災難。即便3年拉鋸歐盟表現強勢,但是不應忘記它失去的是歐盟預算第二大淨出資國、以及作為歐洲金融中心的英國。這意味着歐盟每年將新增約100億-120億歐元(約合860億-1030億港元)的財政缺口,加之新一屆歐盟領導層力推對抗綠色經濟的相關建設,缺口數字可能更大。

2月20日,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召集成員國領導人召開峰會,以達成2021至2027年的長期財政預算共識,然而結果無疾而終。荷蘭、奧地利、瑞典和丹麥等淨出資國要求最新財政預算總額佔全體成員國國民總收入的比例不高於1%,低於歐盟委員會1.1%的建議;東歐、南歐等淨受益國主張歐盟維持現有援助水平,而淨出資國反對。財政缺口加劇了本就難解的歐盟預算之爭,這一點上達不成一致,何談歐盟的願景呢?

「團結」二字說得容易,做到太難。僅僅2月,歐洲政壇意外不斷,曾被西方認為和恐怖主義活動相關的左翼政黨新芬黨(Sinn Fein)成為愛爾蘭第二大黨;德國地方選舉竟出現基民盟和極右翼的另類選項黨(AfD)的選舉合作——這些政治地震不止是國內的挑戰,也凸顯出歐盟成員國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和訴求的衝突。極右、極左勢力繼續攪動歐洲政治,中間派的地位搖搖欲墜,較富裕的「節省陣營」和欠發達的「凝聚力集團」,面對國內截然不同的民意訴求和錯綜複雜的地緣關係,更難齊心。

歐盟峰會在2月21日舉行,然而並未達成2021年的預算案。(AP)

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認為,脱歐成真是由於歐盟成員國傾向於「使歐洲成為我們自身問題的替罪羊」。話雖如此,歐盟是否也應該改變態度,反省一出現問題就對成員國進行「干預」的習慣,正視歐盟本身需要「干預」的問題呢?在要求「凝聚」的同時如何協調成員國不同的訴求?改革進程怎樣適應「多速」的歐盟?擴大單一市場、提高歐元區影響力、分擔債務風險、促進軍事一體化,什麼是優先選項,有沒有可能用更靈活的規則避免「脱歐」的覆轍?僅僅試圖修訂加入歐盟的程序是不夠的,歐盟需要腳踏實地的深層次改革。

同時,2月29日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在伊斯坦布爾宣布,「我們敞開了大門」。他同時指責歐盟未信守在難民協定中所作的承諾。埃爾多安稱,自周五起,已有1.8萬難民抵達了土耳其通往歐盟的邊界。歐洲聯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當天表示隨時準備出動歐洲邊境管理局人員阻止難民潮。

難民問題是右翼政黨崛起和分裂勢力加強的重要原因,現在內部難有一致意見、外部又臨新危機的歐盟可謂內憂外患。

誠然,任何改變都要付出代價,何況歐盟龐大的體系牽一髮而動全身。但是現在,聽到警鐘響起但什麼都不做,對歐盟來講才是代價最大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