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迴音壁:疫情正檢驗全球產業鏈的牢固程度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截至2月3日,武漢的疫情仍暫無明顯起色。華文媒體密切關注武漢的物資分配風波、火神山醫院軍事管理以及北京會如何查辦湖北官員。
各界都開始意識到,此次風波的影響正逐漸從一場流行病,逐漸拓展到全球經濟領域,而武漢作為九省通衢和產業鏈中心的地位,更加劇了這一點。

由於此案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判定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因此,即便世衛組織強調不希望武漢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對當事國帶來經濟上的傷害,但隨着疫情的定性,連鎖反應從2月3日開始就已經逐漸啟動。

除去對當事國的經濟衝擊,如股市上證指數在開盤當日暴跌之外,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也正在接受新的考驗。

的確,到2月2日前後,西方世界的確因為新冠肺炎的疫情,產生了一些對於華人乃至亞洲人的排斥情緒。但它們的影響是有限的。

譬如美國西海岸大報《聖荷西信使新聞報》(San Jose Mercury News)就在2月2日報道並批評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有關「排外是面對新冠病毒的正常情緒」的公告,並稱其為「blunder」,意即盲目而愚蠢的過失。

在剛剛檢出患病大學生的波士頓,《波士頓先驅報》(Boston Herald)在2日還走訪亞洲社區,強調大學生雖然擔心「排華」情緒,但當地政界人士和唐人街街坊卻都對此不以為意。

在中國東部省市,相對嚴厲的防疫、封鎖措施帶來的副作用是很多用工單位暫時無人可用,即便是在號稱節前返程高峰的2月1、2日前後,鐵路輸送量也只有百萬人規模。(新華社)

事實上,相對於可以被媒體操縱的民間情緒,疫情帶來的經濟風波可能更為重要。

1月30日,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曾在接受電視節目採訪時稱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出現「有助於加速工作機會迴流美國」。

儘管中國外交部當即批評了美方此語,且全球產業鏈重組的結果也絕不會是「回流美國」,但羅斯的發言確反映了一個客觀現實,即此前中美雙方在貿易戰期間都未曾遭受顯著影響的產業鏈,極有可能因為此次突發疫情,而面臨更為棘手的挑戰。

圖為美國現任商務部長羅斯,他在1月30日的發言雖然引發了北京的不悦,但羅斯也給苦於供應鏈斷供的各國企業提供了一個思路。(新華社)

眾所周知,中美間的產業鏈,包括汽車、飛機、通信設備、半導體、重型裝備、消費品等,在雙方產業結構中都舉足輕重。由於中國從湖北到東部沿海各省市都採取了嚴控防疫的手段,包括富士康(Foxconn)、和碩(Pegatron)在內的很多大型組裝廠已經難以按時開工。連貿易戰都未能阻斷的產業鏈,如今卻被病毒暫時中斷了。

面對這一局面,《華爾街日報》就在2月3日刊登了一篇題為《科技行業擔心中國疫情導致供應延遲》的署名評論。

富士康公司雖然已經在1月28日發表聲明,稱其在武漢和深圳的工廠仍能繼續履行所有全球製造義務,但外界尤其是蘋果公司的憂慮仍然一目瞭然。(路透社)

這篇文章直接指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了不僅中國龐大的製造網絡,也考驗全球科技企業的膽量。由於世界主要的電子、電信和半導體公司全都依賴中國,尤其是武漢的工廠提供貨源,因此,當地的封城防疫活動會導致供應鏈受損,而當下疫情向長三角、珠三角擴散的現狀,更讓外界擔憂供應鏈因防疫而中斷的問題。

其實,《華爾街日報》也只是把1月下旬至今的西方的焦慮說了出來。

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左)前往武漢一家高新技術企業視察,有分析認為,北京近年來對武漢投入力度較大,但中國過多的短板還是使之暴露了不少問題。(新華社)

此前,美國CNBC電視台的分析人士稱,僅在1月下旬的美國,「病毒」或者「冠狀病毒」一詞便被至少27家大型跨國企業念之再之。如蘋果公司、星巴克、麥當勞等。目前,美國特斯拉公司在上海的新廠已推遲復工。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也決定延長其中國工廠的假期。至於,麥當勞和星巴克,他們也已關閉了數百家分店。

當然,對於供應鏈阻斷的真正危險,這還是需要專業人士來評估。對此標普全球(S&P Global)旗下的磐聚網(Panjiva)已經在1月28日發表了一份簡報,該機構認為,隨着疫情的主要影響將體現於消費者支出以及電子和汽車供應鏈,因此,疫情造成的深層次經濟衝擊可能意味着中國「可能無法履行其在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中作出的購買承諾」。

在西方經濟觀察家看來,本次疫情的最大威脅難以預料,它甚至有可能會影響到前不久剛剛簽訂的中美第一階段協議的具體實施。(美聯社)

對此,北京方面也在2月3日積極回應了外界的疑慮。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稱,很多外貿企業本來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即2月8日)以後開工,很多外貿企業也正在積極恢復產能。但面對中國東部各省從城市到鄉村的全面封鎖防疫的局面,外界仍難免將信將疑。

必須承認,讓西方各國在PHEIC的三個月內為救急重新建立一套產業鏈,並由此擺脱中國的影響可能是不現實的。但正如《金融時報》等主流媒體所指出的那樣,隨着冠狀病毒危機對企業的衝擊面拓寬。西方的航空公司和汽車製造商等大型企業的確正在大幅縮減在華業務。

本次疫情固然催生了在線辦公、網上教育等產業的興起,但實體產業終究無法在線上運轉。(新華社)

資料顯示,以英國航空為首、德國漢莎航空及其子公司瑞士航空和奧地利航空已暫停直飛中國的業務。這種舉措從客觀上通過阻斷境外旅遊的方式,中斷了中國與世界的人文往來及服務貿易往來。

在致死率低於SARS,但傳染率甚高的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之際,西方世界出於臨時需要,啟用此前遷移到中國之外的加工廠,似乎也就成了某種避險的選擇,即便這未必是長遠安排。

至此,中美之間看似牢固的供應鏈,就開始在新冠肺炎的威脅之下接受遠比貿易戰更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