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世衛組織將疫情列為PHEIC的意義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1月30日,世界衛生組織(WHO)根據國際衛生條例(IHR)於瑞士日內瓦召開緊急委員會會議,討論「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2019-nCoV)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會議宣佈,是次疫情符合PHEIC的定義。

「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是世界衛生組織對某類關乎公共衛生重大事件的一種定性。其定義標準包括對公共衛生影響的嚴重性、事件的突發性、國際傳播性、以及對旅行或貿易的危險性。

對某一個事件作出PHEIC的定義,意味着世衛組織判定該事件會通過疾病的國際傳播對其他國家構成公共衛生風險,而國際社會也有需採取協調一致的應對措施。

世衛組織於2005年制定該定義,至今一共宣布了5次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分別為2009年的甲型流感病毒(H1N1)、2014年西非伊波拉病毒(Ebola)、2014年的小兒麻痺症、2015年至2016的塞卡病毒(Zika)和2019年剛果民主共和國北基伍省(North Kivu)的埃波拉病毒。2003年SARS事件發生時,世衛組織還沒有這種定義。

+5

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曾於1月28日專程前往北京,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他在30日宣佈將2019-nCoV疫情列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這一決定時,強調對中國政府應對疫情的努力和及時反應表示讚賞,「這一宣佈不是對中國的不信任,而是擔心疫情在衛生條件不佳的國家擴散」。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目前在中國以外的國家和地區確診病例增加,是做出這一宣佈的主要原因。

目前,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並不推薦各國制定限制往返中國的旅行和對華貿易等措施,但將2019-nCoV定義為PHEIC,跨國旅行和國際貿易勢必受到影響。

證據顯示限制人員和貨物流動不一定有效果,而且會分散干預疫情的各方資源;另外限制人員貨物流動也可能干擾必要的援助和技術援助,可能會影響各行業,對受影響的國家造成經濟上的負面影響。

跨國旅遊方面,一些國家在世衛組織公佈PHEIC之前,就已經採取不同程度的撤僑及限制往返中國航班等防範措施。而世衛組織的定義,也是旨在讓更多國家意識到疫情風險,進而更好地做出評估乃至進一步決定。以美國為例,美國國務院在世衛組織做出PHEIC的定義後,隨即將對中國的旅遊警示由原本呼籲「重新考慮」是否前往,上調到最高級別,呼籲美國人不要前往中國旅遊。

跨國貿易方面,這也必將進一步惡化中國的貿易環境。尤其是對高度依賴進出口貿易的中小企業而言。回望2009年首次被定性為PHEIC、於當年4月爆發於美國的H1N1 疫情,截至2010年3月中旬便已在美國國內造成12,000人死亡(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數據),全球死亡人數超20萬人。當時美國縱然坐擁世界貿易體系中的主導地位,且有強大政經輿論影響力,也因疫情蒙受巨大損失。對中國和世界而言,此次疫情雖然不至於導致經濟崩潰,卻會進一步惡化本已悲觀的經濟前景。

正面意義在於,武漢肺炎被列為PHEIC,就意味着各國將調動更多國際資源同心應對疫情。

目前,世衛組織總幹事建議,未來每三個月進行一次複覈,屆時將決定是否撤銷PHEIC定義,又或是再延續三個月。

去年歲末,某隻或被蝙蝠啃咬,或誤食沾染蝙蝠糞便的水果的野生動物,仍然蜷縮在某海鮮市場的鐵籠中。牠一定難以想象,當今全球最大貿易國的進出口貿易,連全球最強大的國家大費周章發起貿易戰都未能擊倒,如今卻會因某位貪食饕餮客吞下自己的軀體,而在不到60天的時間裏,遭受重拳。着實令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