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對華貿易定時炸彈會在2020年引爆嗎?
到2019年12月下旬,當外界仍在密切關注於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CAA)而引發的大規模騷亂時,中、印兩國的經貿人士也在面對另一系列風波的衝擊。這當中有近憂,如印度外貿部門對中國玩具等進出口大項施加的突然措施;也有遠慮,如印度當局對中國電商企業可能施加的50%的「懲罰税」。
至此,在遠慮近憂疊加之下,新德里方面在對華貿易領域埋下的定時炸彈就有可能在2020年內呈現起爆的態勢。在中、日各方仍在說服印度在未來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時,印方的舉措就值得注意。
新德里的350項清單
也就在12月上旬,印度對外貿易總局突然發佈了《第33/2015-2020號通知》。根據該通知,印度標準局(BIS)在2017年10月時的2017年版《印度貿易分類(統一制度)》中的「玩具進口政策」的修改意見再次生變。
按新規則,中國出口印度的玩具固然不用再次送交「印度國家測試和校驗實驗室認可委員會」(NABL)認可的實驗室進行檢測,只需提供相關文件。但新規同樣規定,運抵印度的每一批次的貨品都將由NABL認可的實驗室按印度標準進行強制隨機抽檢,印度海關將根據檢測情況履行質檢要求。
由於印方更改新規前並沒有給中國企業給予提示及過渡期,這將導致中方企業在清關時很有可能因此遭遇貨物被銷毀或扣押等危險,進而讓印度合作伙伴遭遇損失。
為此,部分中國企業在獲知風聲後已經停止向印度出運相關產品貨物。考慮到印度絕大多數進口玩具來自中國,最高峰時,全印度市場上95%的進口玩具均來自中國企業,印方此舉就成了一種專門限制中國商品的特別手段。
其實,玩具只是印度當局在12月初採取的激烈措施中的一個顯見的受害者。
在12月3日時,還有情報顯示,印度將對350種被視為「非必需品」的商品增加進口費用。在《印度時報》從新德里官方消息人士處披露的初步清單中,玩具、電子產品和紡織品等產品均在其中,這些也大多是中國輸入印度的大宗商品。當時還有情報披露,稱印度還將為這些產品增加一項「質量檢查」,以此限制其輸入。
而今,玩具類商品的命運就證明了此前的傳言非虛。而這一局面也和印度此前為加入RCEP而要求中、日東盟各方必須接受的反傾銷觸發機制(即某一類商品如突然大幅進入印度市場並構成傾銷,印度有權對來自該國的商品採取臨時提高關税措施)等要求形成了對照。
一根遲早會落地的大棒
當然,新德里方面對「350種商品」的加税等行動終究仍在於傳言階段。目前印方仍僅對玩具類商品採取措施。當中、印經貿人士面對前景人心惶惶時,來自電商領域的另一大威脅就接踵而至。
事實上,中國電商企業早就該預感到新德里的大棒遲早會打到自己身上。
在2019年2月時,印度當局曾發佈新規則,禁止外商在印度直營銷售商品,此舉一度將美國亞馬遜公司及沃爾瑪公司罰出場外。此後,「印度貿易商協會」又多次抗議亞馬遜及沃爾瑪的市場折扣過大,造成了「不正當競爭」。
當美國巨頭陷於印度的泥淖時,中國電商企業就以中國平台招徠印度客商加盟的方式,暫時躲過了新德里經濟團體的圍攻。目前,印度境內最為流行的中國網購平台為Club Factory及Shien等,這些平台主要經營均價在1,000印度盧比(約合111港元)以下的男女成衣、小家電等商品。
由於印度法律規定,消費者從海外網購價格低於5,000印度盧比(約合550港元)的商品可以用「禮品」名義免税清關,這一便利使很多印度普通消費者可以在4到8天內迅速取得來自中國的價廉物美的工業品,也讓印度本地零售業者開始眼紅,並向當局舉報中國電商平台的「逃税」。
很快,印度當局開始把目光聚集在中國資本注資的電商平台上,在2019年7月時,印度政府就藉故查封了Shein公司的一處貨倉,扣押了數百個快遞包裹。也就從這個時候開始,更有傳聞顯示印度要對中國電商平台出售的產品加徵50%的懲罰税。
不可否認,印度當局也很快發現所謂的「徵税」方案存在操作障礙。首先,新德里無法決定對各類商品徵收混合税或單獨加税;其次,印方的這一行動也不能違背世界貿易組織的原則。但這種「無法可依」的局面反而讓印度方面會採取更極端的手段;印度海關法規定,如賣家貨物未能在30天內成功清關,則貨品會被當地海關沒收拍賣。這導致了許多賣家因此財貨兩空。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印度對於中國商品乃至電商平台的戒心與其對RCEP的提防是一脈相承的。
從2016年開始,《印度時報》等已擔心在自貿協定框架內,價廉物美的中國產品會大舉搶佔印度產商品的生存空間。這一現狀也已從2017年開始被印度國內右翼團體利用,強調「任何一個關税領域的改動都可能削弱印度本國工廠和農業生產」。考慮到中國的手機、鋼材、工業產品以及玩具等產品已的確在印度市場佔據壓倒性空間。印度在未來恐怕還會在相關領域展現他對任何外來「威脅」越來越大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