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中日韓成都峰會 安倍淡化香港新疆輿論影響

撰文:戴侖
出版:更新:

時隔19個月,中日韓三國首腦峰會12月24日在中國成都召開。由於中方出席首腦為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與韓國總統文在寅都提前一天飛抵北京先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面。因為朝鮮半島無核化進程出現了令人擔憂的轉變、日本對於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有所反覆的最新表態等因素,此次峰會的重要性與受關注程度大幅提升,而安倍與文在寅在言談中均涉及近期國際輿論關注的香港與新疆問題,也成為各方媒體報道的焦點。《香港01》特約記者、《觀世界》主編李翔在峰會現場帶來了他的近距離觀察。

中日韓是一個有趣的三角關係,三國經濟總量佔據了全世界的五分之一,卻很難看到三方同時處於雙邊關係都向好的時候。24日,彼此影響、牽制和交融的東亞三國,在具有濃烈的「三國演義」印記的成都展開了一場「蜀中對」。

飛機落地成都,從雙流機場到酒店,隨處都是警車和掛好了的中日韓三國國旗,作為東道主,也作為2019年的最後一場主場外交,成都此次是做足了功夫籌備此次中日韓峰會,詢問了幾位成都市民,均表示作為東道主雖然由於舉辦此次活動要交通管制,多少帶來了不方便,但還是表達了對中日韓三國領導人峰會的理解和期待。

三國關係:利益驅動 尋求合作共贏

在此次峰會上,中國總理李克強說道,成都是一個古老而現代的城市,不僅擁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澱,而且是中國西南地區創新和開放重鎮。《三國演義》裏蜀國的精彩故事、旅居成都多年的唐代「詩聖」杜甫在韓、日為人熟知,韓、日兩國僧侶也曾在這裏留下求法修行的足迹。

無獨有偶,在中日韓領導人峰會的致辭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提到了三國,不過他認為中日韓三國並非當年的魏、蜀、吳,因為彼此不是相爭關係,而是彼此合作關係。這一句話在成都說出後,引發了小範圍的笑聲。

數據顯示,中日韓總人口16億、佔東亞人口70%,經濟總量近21萬億美元、佔東亞近90%,佔全球經濟的五分之一,而2018年三國間貿易總額達到7,200億美元,相互間投資額接近120億美元。人文交流日益密切,2018年人員三國互相往來超過3,000萬人次,這樣的利益交融也促成了三國必須務實面對彼此,擱置分歧,擴大合作領域。而無論RCEP,還是「中日韓+X」的模式的各類合作,三國都扮演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此次峰會,發表了《中日韓合作未來十年展望》,從參與報道的日韓記者口中能看到對於這份文件的關注,尤其是對於促成2020年簽署RCEP和加速中日韓自貿區的談判,這兩件事足以影響區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

另外有分析認為,中日韓三國開啟「抱團」模式也有美國因素存在,三個國家都相繼不同的收到了來自美國的經濟壓力,而此次峰會,三國也再次重申了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擔憂和反對,還重申了堅持貿易自由的原則。

本次中日韓峰會因為朝鮮半島局勢面臨轉折等因素備受關注。(新華社)

朝鮮半島問題也是中日韓三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之一,在2019年下半年半島問題急轉直下,面對朝美對話陷入僵局的情況,安倍晉三在記者會開篇就表達了對朝鮮的不滿,認為頻繁試射導彈無助於半島的和平穩定,督促美朝之間應該持續對話,繼續要求朝鮮釋放被綁架的日本人質。同時在這一問題上尋求中韓的幫助和理解。

而在人文交流方面,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的韓國平昌,2020年的日本東京,2022年的中國北京,奧運會相繼在韓日中三國舉辦,這也側面凸顯了東亞三國在世界扮演的角色重要性。

不過三國彼此走近並不意味三國合作的蜜月開始,因為蜜月完全取決於中日韓三國兩兩彼此的關係現狀。

中日關係:擱置爭議 謹慎樂觀

來自日本統計機構發佈的2019年中日民意調查報告中顯示,造成中日之間的隔閡的原因依舊是歷史問題和領土問題,甚至中日民眾互相評價都是負面大於正面,而目前政府間是通過降低這些問題的敏感度和討論度擱置這些爭議,不過並不意味着爭議已經解決,就像潘朵拉的盒子,放在那裏是盒子,打開則是「炸彈」。解除「炸彈」確實需要智慧。

而就在中日韓領導人峰會開幕前夜,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專程從東京飛抵北京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進行會面,再次邀請了習近平於2020年對日本進行正式國事訪問。近期在日本國內對於是否用「國賓」禮遇的規格接待習近平展開的討論,原因來源於持續發酵的香港問題和新疆問題。安倍在與習近平會面時,呼籲中方對釣魚島周邊的「挑釁」舉動應有所克制,以及對香港情勢「深感憂慮」,強調香港在「一國兩制」下保持自由、開放相當重要,關於新疆問題則盼望中方能開誠佈公地說明。習近平在回應中只表示香港與新疆問題是中國內政。

不過在成都的安倍記者會上,日本《讀賣新聞》記者用疑似「挑事」般姿態就日本國內因為香港、新疆問題而討論是否應給予習近平「國賓」禮遇進行提問後,安倍在回答上進行了切割,先是回答已經對相關問題表達過關切,又另起話頭表示「國賓」是一種外交禮遇。可見安倍不希望香港與新疆問題在日本國內輿論的發酵成為阻礙中日兩國關係的絆腳石。

還有記者問到如何看待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也是中國海軍的第二艘航母)正式入列服役,安倍僅表示對相關國家的武備不予置評。

另外,通過此次峰會,中國也同意了對日本牛肉的解禁,這是時隔18年後,日本牛肉再次進入中國市場。

在明年習近平訪日之前,安倍顯然不願意讓中日關係多生枝節。(Reuters)

中韓關係:緩慢爬升 但並未恢復

韓國總統文在寅此次前往中國參加峰會,算是做足了功夫,先是在習近平面前直言表示「香港和新疆事務是中國內政」,還因地制宜地說:「中韓都說『天時地利人和』,『天時』和『地利』已經有了,這次就是帶着『人和』而來。」文在寅還當面邀請習近平於2020年「合適的時候」對韓國進行正式國事訪問。

中韓兩國關係因2017年的「薩德」事件而惡化,中國民間曾發起抵制韓國企業樂天百貨的事件,有傳聞顯示中國官方在文化產業領域發佈了「限韓令」,儘管至今無法驗證真偽,但薩德事件之後韓國娛樂明星來中國的商業活動近乎於絕迹。而韓國民間輿論中的中國形象亦直線下降。直到2018年朝鮮半島局勢出現重大轉變後,在更為重大的朝美無核化談判面前,中韓關係才有所緩和。不過,兩國關係依然沒有恢復到薩德事件之前的水平。

日韓關係:各說各話 未見解決分歧曙光

通過記者會現場觀察,安倍和文在寅的會面及其討論的內容,成為了各國媒體在此次中日韓領導人峰會期間關注的焦點。日韓兩國自2019年7月爆發貿易戰以來,關係急轉直下,甚至在韓國還爆發了抵制日本的示威遊行。本次峰會是兩國領導人自2018年9月後,時隔13個月再次會面。

安倍晉三在記者會上表示,他和文在寅總統表達了解決日韓之間問題的責任在韓方,依舊堅持要韓方對此前簽訂的《日韓請求權協定》予以遵守,如果不遵守,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也不能成立。

而韓國總統文在寅的發言人則表達了兩國領導人通過頻繁見面試圖解決問題的努力,文在寅願意通過對話解決分歧。但發言人並未透露韓方會具體採取什麼措施。

日本外務省新聞官大鷹正人對記者表示,日韓雙方領導人會面持續了45分鐘,這是一個時間較短的會面。

從這一點能看出,其實安倍與文在寅的會面就是簡單表達了對各現存問題的各自立場而已。

成都的中日韓三國「蜀中對」在西方傳統節日聖誕平安夜落下了帷幕,「新三國」的故事將會如何發展,或許只有時間才能給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