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大選】戴卓爾時代以來最大勝利 保守黨榮光盡歸約翰遜
猶記得本年6月初約翰遜參選保守黨黨魁之際,他曾說只有他能夠「擊敗郝爾彬」、「將法拉奇送回老家」、「重振保守黨」,直指如果脫歐不成,保守黨勢將滅亡。在12月12日的選戰後,這些半年前的諾言終於盡數實現,保守黨不只沒有滅亡,更奪得42年來的最大勝利。
在這個1923年以來首次的聖誕節前大選中,保守黨獲得下議院365席,結算為80席多數,迎來戴卓爾夫人(Margaret Thatcher)1987年第三次勝選以來的最大勝利;而工黨只得203席,失去42席,是1935年以來的最差表現。
本來以「硬留歐」主張企圖奪得上百席的自由民主黨(Lib Dem)只得11席,少於現有的21席,其黨魁斯溫森(Jo Swinson)更失掉議席,被迫辭職。而蘇格蘭地區的總共59個席位中,蘇格蘭民族黨(SNP)奪得48席,勢將加速蘇格蘭愈發脫離英國中央政府的政治格局。
因為「左翼革命」政綱而大敗的工黨,現已陷入黨裂危機之中:有人劍指70歲左翼老將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有人力批黨內以影子脫歐大臣施紀賢(Keir Starmer)為首的「硬留歐派」,指他們導致工黨大失工人階層的脫歐派支持;有人則說郝爾彬去留待定,但其死忠草根團體「動力」(Momentum)一定要解散。
郝爾彬本人則已表明將不會領導工黨參加下屆大選,卻未有即時辭職「請罪」,只說需要時間反思。
相較之下,大權在掌的約翰遜除了高呼如期脫歐「沒有如何,沒有但是,沒有或者」之外,也誓言要當團結全國的保守黨領袖,期間更不忘幽默:「讓我們搞定脫歐吧!不過我們還是先搞定早餐!」
約翰遜因素:是命運還是實力?
保守黨這次獲得勝利,「約翰遜因素」無庸置疑是當中主因。約翰遜選前幾乎盡數清洗黨內溫和派元老,連保守黨前首相馬卓安(John Major)也在選前公開呼籲制止約翰遜派系,此次大勝可算是保守黨全面「約翰遜化」的明證。
然而,這個「約翰遜因素」到底是來自其運氣,還是其實力?如果要為這個問題作一個數字上的解答,我們大概可以說這是「各佔一半」。
約翰遜的確是處於極好的政治形勢之中。雖然英國民眾在留歐、脫歐的立場上依然分裂成半,可是自由民主黨「不經公投、直接取消脫歐」的強硬態度,連留歐派也難以接受,而最大反對黨工黨卻在脫歐、留歐之間維持中立——在兩黨拒絕合作配票的情況下,留歐派也不知票投何方,造成票數嚴重分裂的局面。
相較之下,約翰遜的一句「搞定脫歐」(Get Brexit Done)選舉口號,就顯示出他能夠把握好這個原來已對他有利的政治形勢。他在競選早段就放棄了早前「興建40所醫院」之類的國內政策口號,將重點全面集中在脫歐一事之上,以己之強攻對手之弱。
同時,工黨鉅細無遺的左翼革命政策主張,也惹來民眾憂慮。相對而言,約翰遜的競選綱領空洞無物,使出一招「以無對有」,讓民眾在難以比較實際政策的情況下只得將焦點集中於各黨領袖的公開表現之上,而以親切感和幽默感著稱的約翰遜當然遠勝像憤怒老人一般的郝爾彬。
天生的出色政客
其實,約翰遜的運氣,最重要還是在於他天生的政客特質:他是一個「無論做了任何不當決定,都很容易獲得他人體諒」的人。
從他被英國最高法院判定「違法」動用英女王權力阻止國會開會,到他數十年記者、政客生涯中慣常以假消息抹黑歐盟,卻得到法、德領袖的友善款待,甚至是他與眾多女性友人的私德醜聞(如今尚屬單身的約翰遜連他有多少個兒女也不願公開)也對他的政途全無影響。
此等特質由他從政以前的記者生涯已可見:他牛津畢業後到《泰晤士報》(The Times)實習,就因「創作假新聞」而被炒;然而,他並沒有因此在傳媒界身敗名裂,後來更當上《每日電訊報》(Daily Telegraph)的駐布魯塞爾記者,最後甚至坐上《觀察家報》(Spectator)的總編輯寶座。
不過,無可否認,約翰遜本人也一直好好利用了這個人特質給他帶來的「優勢」。對於「欺瞞英女王」的批評,他就成功將責任歸咎於國會阻礙英國脫歐,以及反對黨遲遲不敢同意大選的「弱雞」表現,最後博得工黨不得不接受在明顯劣勢中提前進行大選,一改保守黨原來未得多數的格局。
對於與歐盟重談脫歐協議的「不可能任務」,他也憑藉其個人特質做出了前首相文翠珊(Theresa May)口中所有英國首相也不會做的事:將北愛爾蘭實際上留在歐盟單一市場與關稅同盟之內,以解決愛爾蘭島上的邊境難題。
他如此施為,博得新脫歐協議,除了被他背叛的北愛爾蘭執政盟黨民主統一黨(DUP)出言批評外,在國內竟然連一絲政治風波也沒有掀起。如果作出此等決定的人是文翠珊,她定將面對黨內外群起攻擊她以「一國兩制」分裂祖國,連相位也不保。由此即可見約翰遜何以是一個天生的出色政客。
這一次保守黨的勝利,是約翰遜的運氣使然,也是其有能力把握好命運給他種種機遇的結果。
不過,來年一月底英國正式脫歐之後,尚有漫長的英歐未來關係要如何重建的難關要渡過。此次大選之後,在國內幾乎已可「為所欲為」的約翰遜,能否繼續「贏下去」,還有待觀察。如果他連這另一難關也能安然渡過,他可算是圓了其救英國於危難中的「邱吉爾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