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美國另起爐灶 中國如何「圍魏救趙」

撰文:賀帷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拉鋸一年以來,中美博弈也在更廣泛的領域鋪陳。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尖鋭對立,一方面是命運多舛的經貿協議,縱使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動力,但現實的複雜也可能導致大國角力脫軌。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美國將進入2020大選年,中美關係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又將迎來什麼挑戰?貿易戰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中美關係?中美圍繞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的新爭議,又引發了什麼樣的思考?
圍繞以上話題,《香港01》採訪了中美關係研究學者,從政治、經濟以及大國關係的角度剖析中美關係。
本篇訪談對象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濟系教授龔炯,此為第二篇。

印度11月份,以RCEP可能影響該國弱勢公民生計為由退出談判。(Reuters)

01:綜合各方消息來看,中美第一階段貿易談判協議即將簽署,但考慮到中美圍繞香港、新疆問題產生的爭端,兩國關係總體而言陷入了一種對立氛圍中,並不有利於協議的簽署,又增加了不確定性。在你的觀察中,今後中美貿易談判還會面臨哪些挑戰?

龔炯:中國一直強調要在良好的氛圍中籤署協議,但中美關係其實已經處於惡化的趨勢當中,即便協議簽署也很難對這個趨勢做出太大改變。

特朗普一直強調貿易平衡問題,一般情況下,平衡貿易主要有兩種手段,一是減少中國出口到美國的產品,二是增加美國出口到中國的產品。第一種情況是我不願意看到的,對雙方也都沒有好處。第二種情況中,目前為止增加美國對中國出口的商品,可能唯一的選項就是油和氣,也就是美國的能源集團仍然在中國有很大市場。美國即將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和輸出國,所以,僅從貿易平衡的角度來看,中國增加美國進口的選項最有希望的還是液化天然氣(LNG)。

農產品的進口數額有限,範圍在400億至500億之間,所以改善中美貿易平衡結構性問題的關鍵還在於能源。2018年特朗普訪華期間與中國簽署的訂單,大部分都是LNG。美國當前在墨西哥灣一直在建設LNG出口的設備,這也說明,未來LNG也會成為美國出口的重點方向。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中俄2014年簽署東線管道天然氣建設項目,通氣儀式也於本月初在兩國領導人的見證下舉行。這是中俄戰略合作的體現,俄羅斯有豐富的油氣資源,從這個層面來看,未來中國可能對美國LNG進口量不會太大。這就使得中國通過進口美國油氣來改善貿易結構的可能性降低,如果美國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堅持尋求貿易平衡,唯一可行的辦法就只有降低中國對美國的出口。

2019年12月2日,中國和俄羅斯兩國元首分別在北京和索契視訊連線,共同下達指令見證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Reuters)

01:進入大選年,很多內政外交的議題都會被兩黨拿來炒作。比拼對華政策的強硬往往也是兩黨的角力場,這對未來的中美關係有哪些影響?

龔炯:每一次美國大選,中國避免不了成為被美國兩黨攻擊的靶心。但是2020年大選情況可能有些不同,以往總會有人利用對中國強硬來撈取國內政治資本,但當下特朗普對中國已經足夠強硬,而民主黨的候選人之一拜登(Joe Biden)也已經公開表態,要與中國建設好關係。所以比誰對中國更強硬的戲碼,可能在本次大選中不會上演。

至於特朗普本人,他更關注貿易問題,不會在制度和意識形態層面攻擊中國。在選舉中,特朗普重點會重點提到他對於選舉承諾的實現,其中就有對中國商品加徵25%的關税,以及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些無論實際效用多大,都會成為他吹噓的資本。

特朗普與彭斯不同,即便打中國牌,也會侷限在經濟層面。但如果是彭斯的話,可能會上升到制度層面。所以我認為,2020年美國大選,中國牌會依舊打出,但不會太觸及底線。

01:中美博弈持續將近兩年,在部分觀察人士看來,雙方的互信基礎遭到嚴重削弱,很多領域的脱鈎正在成為現實。對此你怎麼看?

龔炯:在科技方面,美國其實就想全面脱鈎。這種趨勢甚至影響到了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美國已經不歡迎中國的大學生到美國學習理工科專業,美國政府規定留學簽證變成一年一簽,留學生繼續攻讀博士學位都會遭到各種阻撓,而這種情況將會常態化。

01:這種脱鈎的趨勢會對中國帶來哪些影響,或者已經有了哪些影響?

龔炯:美國的做法與英國當年很像。美國在崛起的過程中,英國也與美國脱鈎,限制技術輸入美國。現在美國對中國脱鈎其實也並不奇怪,中國自身也會繼續發展。

另外,要做到科技全面脱鈎,其實也並不容易。當前世界信息流動非常大,大量學術前沿的期刊成果其實都是公開的,要獲取信息並不難。雖然美國會給中國的科技發展帶來阻礙,但中國的科技依舊會快速發展。美國早已對中國關閉了科技的大門,在華的美國企業不會馬上搬走,但未來在中國投資會很謹慎,以往美國的跨國公司將研發總部設在中國的做法,未來可能也不會再有。

01:中美持續的貿易摩擦其實也對全球經濟造成了負面影響,冷戰之後形成的全球化趨勢在某種程度上正在分化和倒退,從這個角度來看,給中國又帶來了哪些挑戰?

龔炯:全球化很難被逆轉,但最讓人擔心的是美國把中國排除在全球化體系之外的努力,現在美國針對中國所做的一切都指向這個方向,建立一套以華盛頓為中心的貿易體系,中國是WTO中唯一與其他國家有着不同制度的經濟體,美國有「另起爐灶」的想法。

01: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在9月份的演講中表達了這樣一個擔憂,「一個真實的風險正出現在地平面上:世界上兩個最大經濟體制造出兩個相互獨立、彼此競爭的世界。」在中美互信程度越來越降低的情況下,這種擔憂成為事實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對此你怎麼看?

龔炯:美國或許有這樣的打算,至於是否會真實發生還要看未來的發展。至少特朗普和他的身邊人如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納瓦羅(Peter Navarro)、彭斯(Mike Pence)以及蓬佩奧(Mike Pompeo)在內都或多或少展露了這樣的想法。彭斯和蓬佩奧在一些演講中都鼓動盟友建立一個將中國排除在外的全球化體系,甚至不僅僅侷限於貿易領域。中美圍繞5G的競爭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特朗普有這樣的想法,至於能否實現就不得而知了。

去年簽署、尚待各國國會通過的《美墨加三國協議》(USMCA)其中一條 「若三國中有一國與某個「非市場經濟國家」簽署自貿協定,則其他協議夥伴有權在6個月內退出USMCA協議。」很顯然,就是針對中國設立的毒丸條款。美國在與日本的第一期談判中並沒有加入相關條款,很難預料是否會在下一期中加入。如果美國迫使其他國家接受的話,我認為其實並不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