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正在習慣與特朗普同台表演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12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在社交網絡上就朝鮮問題發表了些新言論,他不僅強調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如執意對美國充滿敵意會失去一切」,更稱自己會中止與對方的「特殊關係」。

很顯然,這是美方自朝鮮12月7日舉行火箭發動機試車實驗後,就美朝關係發表「我們還要走着瞧」後的最新言論,其音量不可不謂大。但問題就在這裏,考慮到美朝之間懸殊的體量差距,當特朗普與金正恩開始同台競演時,這對於平壤來說就是難得的機會。

特朗普還有幾場大戲要演

特朗普想來是不太可能對半島問題投入百分之百的氣力的。美國最近有太多事情需要他去考慮,正同時面對中美貿易戰、美歐貿易戰、美日韓同盟糾紛、美日貿易糾紛好幾條戰線的特朗普能抽得出身來專門應對半島問題嗎?

更不用說對特朗普來說,除去國內將近的彈劾風波外,他目前還有更大的一場較量要應付,那就是一年後的2020年美國大選,而他此前的全部行動,恐怕也都要為大選服務。

就當前局面來看,中美貿易戰的一場大戲還沒過去,在特朗普於12月上旬參加北約(NATO)峰會期間,他就突然稱「不介意等到2020年大選之後再籤協議」。暗示中美似有更多行動留待2020年展開。特朗普一切的「表演」都服務於大選的目的由此極為明晰。

冷戰老人博爾頓在特朗普政府中扮演了相當負面的角色,他因其鷹派政見而發跡,也因此嚴重影響了美國在朝鮮、阿富汗等問題上的進度。(視覺中國)

但遺憾的是,中國外交部已經在12月4日給出了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般的答覆。北京指出,美方近期固然不斷對外放風,稱「要達成協議了」、「沒有達成協議」、「希望什麼時候達成協議」,或者「我想達成協議」、「我不想達成協議」,可這些暗示協議時間的發言,沒有一句來自中國。這種旁敲側擊的表態無疑顯出了特朗普在大選季節的急切心態。

其實,到了大選的衝刺時期,特朗普的「貿易戰」大棒也揮舞得越發飛快。美國12月2日已宣布立即恢復對巴西和阿根廷輸美的鋼鐵和鋁產品加徵關税。同日晚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發表聲明,計劃對價值24億美元的法國進口商品加徵最高100%的關税。

此外,美國還在探討是否就數字稅對奧地利、意大利和土耳其進行調查。加之另一家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設備商愛立信公司已經向美國承認「行賄」,並交出了相當於單季度營收五分之一的罰金。至此,即便中國一側的戰績也許不盡如人意,但特朗普好歹也算是在2019年結束前用貿易戰展示了美國的「強硬」。而這種硬派的姿態比起平壤倒也不遑多讓了。

金正恩也在舞台上

相比之下,朝鮮的現狀可能是相對有些緊張的。在河內「特金會」結束後,半島的緩和力度就不斷下降。這種局面對朝鮮朝野人士來說可能都是無法馬上適應的。正如在中美貿易戰的問題上,中美各有其民意;同理,在半島問題上,朝鮮的「民意」同樣也是不宜被忽略的。半島環境下特有的「兩班貴族」傳統,無論在朝鮮還是在韓國都具備影響力。這也使得金正恩在必要時必須做出些能取悦「民意」的行為。

特朗普雖然在12月8日於社交網絡威脅金正恩,但他也知道,多線作戰的自己須臾是分不出力量應對朝鮮的。(美聯社)

自特朗普在7月宣布美韓軍演將重啟之後,朝、美雙方隨即正在一些關鍵問題的談判上陷入僵局。儘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6月20日訪問平壤,展現了北京對平壤的關鍵支持。但平壤也都知道,「要打破僵局,必須由朝美雙方相向而行,作出共同努力」,只有一方發力顯然不行。

按外界的思維定勢來看,在美朝對話破裂後,擁有壓倒性軍事力量的美國無疑佔據着主動權。對朝鮮來說,考慮到美國在當前的宣傳戰中等對峙中全面佔優,因此,平壤就必須要設法先調動起外界對自身的注意力,承接兩次「特金會」的風頭,並最終把美國調動起來。

當特朗普以「馬戲表演」的勢頭,在美中、美俄、美日、美日韓、美朝等幾條戰線上齊頭並進時,金正恩無疑也從前者身上學會了一點表演的藝術,發現了特朗普要拿貿易戰、半島問題等議題服務大選選情、彈劾案風波的用意,進而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而特朗普忙於應對各個風波的舉動,更使之無法針對朝鮮實施最終選項:如動武等。

自2018年6月以來,美朝領導人曾有過三次會晤,最近一次發生在板門店。但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左)顯然不滿足於簡單的首腦會晤,朝鮮需要更有突破性的成果。(視覺中國)

一時間,平壤一側就以高調姿態將自己推到聚光燈前。2019年10月16日,金正恩帶領親隨前往中朝邊境白頭山,進而「啟動白頭山行軍路」,朝鮮方面就以其神秘感和儀式性在宣傳戰上佔得了先機。並從此牢牢佔據了舞台的中央地位。

以此為標誌,朝鮮方面從10月24日開始由其外務省顧問金桂官開始發表講話,強調金正恩與特朗普的關係「仍親密特殊」,雙方仍有改善關係的餘地。到27日,平壤軍政要人金英哲又強調美國此前已「誤判朝鮮的忍耐」,這一發言和11月6日時朝鮮外務省巡迴大使權正根的發言如出一轍。朝鮮「不會坐視」美軍冒險的發言也調動了美方的行動:到11月13日,美國防長埃斯珀(Mark Esper)就宣布美軍將暫停與韓國的聯合軍演。

但美方的行動與朝鮮的預期顯然出入太大。比起朝鮮在2018年度摧毀核試驗場、拆毀發射架等行為,華盛頓釋放出的「誠意」並不對等。至此,平壤為讓美國以平等態度坐回到談判桌前,就需要新一輪對抗。在美方無法繼續回應時,平壤方面的「強硬」也接踵而至。

西方人士對朝鮮2017年發射的「火星-14」型導彈記憶猶新,他們已經將其視為「朝鮮聖誕禮物」的完美候選人。(路透社)

當然,朝方也不希望打破平靜的局面,雖然到11月23日,美、韓軍就發現了朝鮮不僅在西朝鮮灣領土處開炮演習,金正恩還親自視察相關部隊,到28日,朝軍還向東朝鮮灣及日本海水域發射「超大型火箭彈」。但不可否認的是,朝方試射的終究只是常規武器。

同理,朝鮮人民軍海軍雖在11月27日出沒於金剛山水域,對韓國商船鳴槍示警,人民軍空軍甚至在11月恢復了停滯已久的空軍連演,但這些行為也是常規行動。一時間,平壤也向周邊的美國勢力展現了久違的風聲鶴唳。

在發現美方繼續無動於衷後,朝鮮外務省終於在12月3日確認,美國不僅沒有能力實施最終選項,他還希望藉助有限的軍事威懾把朝鮮引誘到談判桌,並「將之有效用來扭轉國內政局和選情」。這就讓朝鮮有了進一步行動的空間。隨着朝鮮領導人金正恩於12月4日再一次率包括夫人李雪主在內的親隨扈從重返白頭山,平壤4日發表的「將到來的聖誕禮物」一說以及7日的試驗就徹底吸引了全球的注意力。也讓美國在12月7日後逐漸疲於接招。

朝鮮外務省副相崔善姬(中接受CCTV採訪者)11月20日在前往俄羅斯前強硬表態稱,美國應撤回對朝敵對政策,但並未具體指出是什麼敵對政策。這種雲山霧罩的戰略欺騙手段,也讓外界看到了朝鮮的老道一面。(法新社)

於是,當外界不僅得知朝鮮在7日於西海衛星發射場舉行了一次「非常重大的試驗」,還發現這次行動將對「再次提升朝鮮戰略地位發揮重要作用」時,特朗普的恐嚇就顯得意義有限。此消彼長之下,平壤的威望就在特朗普的選舉季節中確立了起來,與特朗普同台競演的金正恩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戲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