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北大學者:應對具體的香港治理方式採取更開放態度
中美貿易戰拉鋸一年以來,中美博弈也在更廣泛的領域鋪陳。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尖鋭對立,一方面是命運多舛的經貿協議,應該說雙方都有達成協議的足夠動力,但現實的複雜也可能會導致大國角力的方向失焦。最近不少中外學者都表達了對中美「脱鈎」的擔憂,更有人認為「脱鈎」已經在某些方面成為事實。
2019年已經接近尾聲,美國將進入2020大選年,中美關係過去發生了哪些變化,未來又將迎來什麼挑戰,貿易戰在多大程度上改變了中美關係,以及中美圍繞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的新爭議,又引發了什麼樣的思考。
圍繞以上話題01採訪了中美關係研究學者,從政治、經濟以及大國關係的角度剖析中美關係。本篇訪談對象為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此為第一篇。
01:11月27日,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了兩項關於香港的法案,引起中央政府以及特區政府強烈不滿,中國外交部更是以嚴厲措辭回應譴責美國。所以外界擔憂,儘管在此之前中美雙方都已表態中美會按既定節奏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若美國在香港問題上反覆挑戰中國底線,使得中美關係惡化,最終波及來之不易的中美談判成果。對此你怎麼看?
王勇:這涉及到中國應該如何應對美國愈來愈強硬的對華政策。美國國內局勢極其複雜,各種勢力盤根錯節,面對日益複雜的美國國內政治與強硬的對華政策,中國如何維護自身最大利益,這是思考的關鍵所在。
在我的理解中,過去四十年間,中美關係的基調和性質都有了巨大轉變,從過去以合作為主的關係變成了以競爭甚至是戰略性競爭為主的關係。並不是說過去四十年中美關係沒有過矛盾,中國1989年政治風波之後,中美關係也遭遇了重大挫折,在某種程度上與今天的情況有些類似。整個90年代,中美政治關係緊張,同時由於前蘇聯解體,中美之間共同的安全利益下降甚至消失。
在中美關係變化的過程中,美國國會在對華政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中國的人權民主問題、西藏問題以及新疆問題等都是其炒作的素材,藉此向中國施壓。從美國國會對中美關係的消極作用看,今天的情況與當時的情況類似,美國國會不斷通過立法行動加劇中美關係的緊張。中國當時採取冷靜應對的做法,十分明確地界定中國的發展和穩定利益,既要維持中美關係的穩定,同時也要同美國進行鬥爭。
90年代,中美政治關係可以說到了十分惡劣的境地,但是經貿關係得到不斷加強。1992年中共十四大確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標,中國開放經濟不斷融入世界,逐漸成為冷戰結束之後全球分工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中美的經貿關係逐漸緊密起來,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推動中美經貿關係快速發展的最重要推動力。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的20年,是中國經濟發展最快、成就最大的二十年。這與中國做出正確的政治與戰略選擇有很大關係,經貿關係不斷密切成為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現在情況正在發生變化。
合作、衝突以及戰略性競爭過去都有,現在競爭越來越佔據上風,這是一個根本性變化。中美戰略競爭加劇,主要是因為兩國實力差距在縮小,中國追趕與崛起的步伐加快。中美兩個大國圍繞在國際體系中的地位、對國際事務的影響力以及規則制定權展開競爭。從大國競爭的角度來看,中美戰略競爭不可避免,有可能持續相當長的時間。中美髮生「新冷戰」甚至「熱戰」的可能性在增加,中國要做好充分準備,不應對美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01:香港問題對當下中美關係的影響在某些方面與1989年的情況有所類似,應該看到,當時政治風波之後的中美關係其實十分惡劣,但是中國通過開放市場,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擴大了中美在經貿上的共同利益,以此來緩衝政治上的對立衝突。
但如你所說,當下隨着中國追趕速度加快,中美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很多當年的全球化派開始反思美國過往對華政策是否失敗了,因此經貿關係上的共同利益隨着大國角力而萎縮。
以往的經驗或許不再適用於今日,政治問題可能會成為美國圍堵中國一個重點方向,中美圍繞包括香港問題在內的政治爭議,是否有可能成為中美競爭中的「另一個5G」問題?
王勇:這個問題很好,提出的視角也很獨特,也凸顯了香港問題的重要性。我覺得香港問題十分複雜,既有香港內部的因素,也有內地與香港關係出現的問題,更有美國強硬派或對華安全戰略派利用香港問題從戰略上打擊中國經濟,遏制中國和平崛起的圖謀。與此同時,美國國會中以佩洛西(Nancy Pelosi)為代表的所謂民主派政客,他們希望通過炒作香港問題擴大自己在國內的政治影響。
美國通過2019年《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以立法的方式嚴重干預中國內政,這是美國霸權主義的一貫作風,必然招致中國的堅決反對。美國利用香港、新疆以及西藏問題,打所謂「普世價值」牌,鞏固被特朗普上台動搖的「道德」制高點,維持美國的全球影響力,這在中美關係的歷史中並不新鮮。
美國給所有與其不一樣的理念與體制貼「標籤」,將對方描繪為民主的「敵人」,肆意抹黑。但現在時代不一樣了,美國在全世界的影響力大幅下降,不僅僅其硬實力在下降,軟實力也在大幅度下降。因此,美國這次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在國際上能夠獲得的認同是有限的。
美國的安全鷹派和人權派聯手,希望通過香港打擊中國,這是因為他們深知香港對中國的重要性。中國改革開放已經經過四十年,但對香港金融服務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中國利用外資仍有近70%的資金來自香港,中國其他城市包括上海在內在提供國際金融服務方面仍無法替代香港的地位,這一點值得反思。當然,香港問題的背後因素十分複雜,思考的角度也很多。
美國利用香港問題反覆打擊中國,但是,中央政府堅持「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的基本政策,美國試圖藉由香港問題攻擊中國、圍堵中國崛起的戰略無法實現。中央政府在處理香港問題上非常理智冷靜,沒有掉入美國戰略鷹派設計的「陷阱」中。因為一旦中央政府軍事幹預香港,美國極可能重複1989年之後對中國的制裁,其他西方國家也可能會跟隨美國的政策,從而扭轉當前中外關係的局面。香港的問題隨着時間推移,香港人會逐漸認識到什麼樣的處理方式才符合自身利益,我認為應該會形成新的共識。
01:11月25日,香港區議會選舉結果出爐,建制派慘淡收尾。這次選舉發生在反修例遊行示威活動持續發酵的背景之下,結果顯然鼓舞了示威者,也是香港民意的一次表達。
王勇:對於這次香港區議會的選舉結果,所謂「建制派失利」不應該估計得過於嚴重。應該將其看作了解香港民意的窗口,可以看成為特區政府與廣大香港民眾開啟一個新的對話期。對香港政治和社會的發展抱持開放態度,使得香港政治社會發展既符合「一國兩制」的精神,同時也符合中國主權的原則。在「一國兩制」與中國主權的大前提下,應當對具體的香港治理方式採取更開放的態度,可以更多傾聽香港民眾的意見。
這樣做有助於維護香港的繁榮穩定,讓香港繼續在中國和平崛起的過程中發揮建設性作用。香港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依舊很重要。應該看到,在這次選舉中,極端港獨派並沒有什麼市場。當然,香港民眾有情緒體現在這次選舉結果中,這一點需要研究反思,中央政府和港府應更好地了解情況,只要本着一顆愛國心,即使有在某些問題上有不同的意見也是正常的,需要通過對話溝通加以解決。
01:香港迴歸以來,其實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對於一國兩制的實踐或許都存在理解的偏差。這次反修例事件也折射出香港迴歸以來的管制問題,在剛結束的中共四中全會上,「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制度體系」作為其中一個章節,提出了十分具有針對性的政策宣示和改進要求。對於香港的治理也的確到了各方需要反思的時候。
王勇:要反思,未來比較理想的方式,也是民眾所追求的方式就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尋求內地和香港廣大民眾的利益匯合點。匯合點在哪裏?具體治理的方式方面可以更開放的方式加以討論,滿足香港民眾對政治參與與民主權利的合理且實際的期望,同時應採取更為有效的措施,捍衛國家對香港的主權,香港的政治社會發展必須維護國家主權與安全,香港民眾都有維護主權與國家安全的責任。香港不能成為反華勢力遏制中國發展的基地。
但香港問題成因複雜,即便民主程度進一步提高,香港當下的問題就能解決嗎?我的看法是仍然無法很好的解決,而且在未來香港問題有可能陷入「死胡同」,出現政治極化、持續動盪的情況。當前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香港不少民眾對於政治抱有過於天真浪漫的看法, 認為一旦實行民主直選,就能解決香港當下的所有問題。總的來講,香港精英與民眾沒有太多的政治經驗,容易對政治發展出現不切實際的想法。這次香港危機有這方面因素的存在。香港最大的結構性問題,是愈來愈大的貧富差距讓廣大中下層民眾與年輕一代看不到改善的希望。
香港前途的關鍵在於找到解決香港社會結構性問題的辦法。「民主」不能當飯吃,甚至還有可能加劇原有的矛盾。找不到出路,民主過程就只會引發激烈衝突,從這個角度看,未來香港的政治和社會發展將充滿巨大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