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普京視像連線 巨額天然氣項目背後的中俄攻略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10月2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行視像連線,共同啟動了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西伯利亞力量」正式對中國供給天然氣。

中俄之間早已就該管道在2014年簽下這份價值4,000億美元的合同, 此前還經歷了漫長的談判,最早的備忘錄可追溯到1994年,正式供氣的成果來之不易。

習近平表示,東線天然氣管道是中俄能源合作的標誌性項目,也是雙方深度融通、合作共贏的典範。普京表示,在俄中兩國隆重慶祝建交70周年之際,俄中東線天然氣管道投產通氣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將使兩國戰略協作達到新的高度。

兩國元首為此視頻通話共同慶賀,可見這條被稱為「西伯利亞力量」的管道,不止具有經貿合作方面的意義。

+2

中俄關係不再是「政熱經冷」

近年來,中俄之間的戰略關係越發緊密,習普之間6年見面次數高達30幾次,但是外界總是認為雙方的關係是「政熱經冷」。

而現在的成果表明,政治互信達成是很多類似「西伯利亞力量」一樣龐大合作項目的基礎,而中俄合作最終的指向是十分務實的。

「西伯利亞力量」供氣之後,俄羅斯開始通過中俄天然氣管道東線向中國供氣,首期按每年50億立方米供氣,此後供氣量逐年增長,最終達到每年380億立方米,累計合同期30年,合同總供氣量超過1萬億方。屆時俄羅斯可能把中國出口天然氣規模提高到歐洲水平。

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從中國的黑龍江省黑河市入境,計劃是途經東北和華北地區,最終通向上海。目前已完成的北段工程線路全長1,067公里,未來還可能繼續延伸,其規模之大的確可稱為「世紀工程」。

中俄合建首座跨境公路大橋也即將通車,料將促進中俄邊境貿易。(新華社)

對中國來說,這條天然氣管道是中國東北方向首個天然氣跨境戰略通道,為東北省份提供清潔能源,也提高中國天然氣的供應多樣性和穩定性。對俄羅斯來講,這條管道不僅能夠大大提高俄羅斯能源出口,並且也能提高俄羅斯在能源市場的話語權,更能深刻影響東北亞的能源格局。

與此同時,中俄之間還有多個大合作項目也成果初現。11月29日,連接俄羅斯和中國黑河市的跨境公路大橋(簡稱黑河大橋)俄方段在布拉戈維申斯克(Blagoveshchensk,又稱海蘭泡)竣工,貨運通行將於明年4月啟動,客運通行預定於2021年開始。另一座跨境大橋同江大橋也將在明年通車。根據項目的預測,俄羅斯相關海關的貨運量將在未來增長8倍,客運量也將大幅上升。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11月25日訪俄時曾說「中俄不封頂、不設限,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從這些務實合作可見,中俄關係在實現政治互信之後,「更好」的關係指的不僅僅是元首的互動或是政治口號,而是落在實在的合作。

中俄東北亞格局的戰略拼圖

若「西伯利亞力量」管道能達到供氣量的最大值,根據合同,中俄僅在這條管道上的貿易額就會多達140億美元,而中俄今年前10個月的貿易總額是900億美元,這對中俄經濟聯繫的作用之大由此可見。

當然,中俄的務實合作也不止於經貿領域,在鉅額能源合同和戰略管道開啟的背後,還有雙方在地區格局上的政治願景。

近年來,中俄在政治、軍事層面在東北亞有不少新動作。

今年7月中俄5架軍機聯合巡航東北亞地區,是兩國首次聯合巡航,標誌着兩國戰略協作水平的提升;去年8月中國解放軍參與俄羅斯的「東方-2018」軍演,是俄羅斯在遠東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軍事演習;習近平在去年首次參加俄羅斯的第四屆東方經濟論壇並且至此,也體現了中國對於在遠東地區加強和俄羅斯合作的重視。

在美國戰略收縮,朝鮮扭轉國策的今天,東北亞的冷戰格局正在被打破,中俄兩個大國具有相當的互補優勢,兩國合作能夠有效推動東北亞的格局向更為平衡的方向發展。於全球政治而言,中俄聯手在美國提出「中俄威脅」,攪動地緣政治的今天,更具有穩定局勢的作用。今天中俄打通經貿關係的薄弱環節,正是為進一步的戰略合作鋪路。

通過天然氣管道和跨境大橋等基礎設施的疏通,中俄逐步完成雙邊貿易額達到2,000億美元目標顯得不再遙不可及,屆時中俄關係在擁有政治互信、經貿依存度的基礎上,又將踏上另外一個台階。

回過頭來看過去幾年中俄關係的發展,政治關係的緊密推動了務實合作的發展,而這些務實合作又將成為未來戰略關係的基礎,反哺政治層面的互信,這套良性發展的模式如果持續,中俄關係的確「只有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