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的「網絡前線」:中國技術能否幫歐盟奪回數碼主權

撰文: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2019年11月中旬前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發動的全球「貿易戰」態勢略微發生了些變動。

在對華戰線上,美方拿出了「美、中接近達成第一階段協議」等聲音,在對歐戰線上,則繼續維持「推遲就是否對歐盟汽車及零部件加徵關税做決定」的模稜兩可立場。考慮到中、歐各方也暫時按兵不動,持續了一年有餘的全球貿易對峙態勢也暫時有所寡淡。

不過,作為貿易戰的另一條重要前線,歐洲方面還是在對峙的策略上有了更多的思考。這一點最突出的表現,莫過於歐盟對虛擬空間「數碼主權」的追求。而歐洲在這場戰鬥上可能還將得到來自中國企業的技術支持。

美國陰影下的貿易戰虛擬戰線

長期以來,歐洲、日本各方一直生存在以「FAGA」,即臉譜(Facebook)、亞馬遜(Amazon)、谷歌(Google)、蘋果(Apple)等硅谷巨頭為核心的美國體系之下。

+3

歐洲各方雖然對美國臉譜、谷歌等公司的「監聽」等行為有所不滿,法國還以開徵「數碼税」等手段加以報復,但德、法各方暫時也不得不面對現狀:歐洲終究拿不出相應代用品。這條全球貿易戰風潮中的虛擬戰線也因此難有戰事。

不過,開始進入「工業4.0」技術革命階段的德、法等國已經忍不下去了。

包括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在內的一批政要在11月12日於柏林舉行的一次企業家會議期間已專門強調了歐盟需要追求的「數碼主權」、「數據庫的控制權」。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也曾與其會商過「歐盟企業託管在美國的數據安全」等細節。

默克爾等人指出,包括大眾汽車在內的德國重要企業,以及包括德國內政部和社會保障系統在內的大批關係到國計民生的數據竟大都儲存在美國微軟、谷歌、亞馬遜等公司的服務器上。這種對美國技術的高度依賴對德國並非好消息。

在歐洲國家,以谷歌為首的美國科技企業佔據着絕對優勢,法、德等國在缺少同類競品的前提下只得忍氣吞聲。(法新社)

美國已在2018年通過法令,要求數據託管方可以應美國政府要求提交任意客戶數據。在美歐貿易戰仍未平息之際,德、法為首的歐盟就需要拿出對策。

據德方披露的計劃顯示,德、法兩國已召集了包括德國電信、SAP軟件公司、西門子公司以及博世公司在內的40多家各型企業,藉以打造一個德、法研發,歐洲主導,代號「Gaia-X」的歐盟雲計劃。

當這一計劃橫空出世時,它較之歐盟以往面對「FAGA」無計可施的局面,已顯出了天壤之別。亞馬遜、微軟和其他美國科技巨頭對「Gaia-X」的抗議也顯出歐盟這一方案可能的確打到了美國的痛處:美國企業竟批評該項目可能會「限制跨境數據服務」。

歐洲知道該找誰幫忙

當歐盟開始從數據庫和信息傳輸等安全領域構建起自己的「數碼主權」時,另一個問題也就隨之呈現,即歐洲在構建歐盟雲計劃等項目時,該怎麼面對看起來也一樣「無處不在」的中國技術因素?

必須承認,截至2019年11月,德、法等國對中國技術仍未呈現排斥態度。德國電信、西門子、博世等公司在物聯網、分布式通訊設備以及雲計算等領域仍堅持與一直被美國所針對的中國華為公司合作。

對此,美國情報機構一直以中國可能在「網絡中部署不受信任的技術」為由,多次在情報合作等領域脅迫德、法就範,但默克爾、馬克龍等人仍然堅守其立場,而後者近期的一系列表態更能展示歐盟在這一問題上的心迹。

馬克龍認為,外界雖然把目光聚焦在中國的第五代移動通訊技術(5G)的安全性上,而且他本人也認為歐洲必須確保某些核心技術。但他本人也在與默克爾的對話中指出,歐盟終究無法確保全部核心技術都是歐洲自信研發的。因此,歐盟就將在尊重合作夥伴主權的前提下展開公平對話。

對歐洲觀察家來說,中國5G技術的可靠程度可以留待日後判研,而美國對歐洲數據庫的全面掌握就已經對當下帶來了風險,兩者相比之下誰更危險,結果當然是不言而喻的。(視覺中國)

考慮到美國當下掌控歐洲數據帶來的風險遠大於尚未投入使用的5G網絡的潛在風險,加之歐盟也擁有兩傢俱備5G設備研發能力的企業,因此,法國就將「在涉及網絡安全和國家安全的問題上」採取「一視同仁」的立場,簡言之,即德法等大國將繼續維持當前這種藉助中國技術發展自身的狀態。

畢竟,歐洲很清楚自己所面臨的問題,德、法等國也不願只是成為美國的戰略跟班。馬克龍在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70周年生日前夕時接受採訪,發表的「北約腦死亡」等言論更折射了很多歐洲人渴望獨立自主的真實想法。

馬克龍還在採訪中警告歐洲國家,稱「歐洲正在為美國的未來付出代價」,其自身反會「被削弱」(vulnerability)。至此,歐洲或許就應該在堅持多邊主義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增強其戰略自主性,進而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技術或手段,在美國與中國於技術合作等領域看似「互道珍重」之際填補空白。而這也將成為歐洲在此之後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