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有話說】比貿易戰更激烈的中西輿論較量
中美貿易戰打了一年多,期間從未停止的是雙方基於不同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的輿論戰。
對於美國報道中國「故事」情況,黨媒《人民日報》此前曾在一篇專欄中便指出,「中國在許多年裏一直承受着西方媒體的偏見」。美國媒體「對中國進行負面報道」,「無視中國在減貧和保護人權方面取得的成就」。一些中國媒體甚至宣稱,美國報紙對中國抱有敵意。
中美之間的輿論戰顯然已經比貿易戰更加複雜和激烈。那麼,中美的之間的輿論戰對兩國的貿易決策有何影響?在中美輿論如此激烈碰撞的情況下,中國政府期望西方輿論「讀懂中國」是否有可能會實現?
圍繞以上問題,《香港01》採訪了中美教育基金特派顧問、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前會長柯白(Robert Kapp),他認為,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內部並沒有一個穩定的決策制定流程,這也意味着難以判斷中美輿論戰對美方制定政策的影響。而在中國推行「讀懂中國」的問題上,柯白認為「如何講好中國故事」或許是中國政府需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01:中美之間當下基於不同的價值觀和意識形態不斷引發輿論戰,從NBA風波到香港反修例,好像只要有一個火苗,就能很快掀起一場規模或大或小的輿論戰。輿論聲音多大程度上體現了美國主流社會的態度,會否左右美國對華政策,並進而決定中美關係的走向?
柯白:近些年,許多曾在美國對外政策擔任國之位的官員都在討論說:「特朗普政府根本沒有任何程序」,在美國國際事務的政策制定上,該政府根本沒有一個相對確定和穩定的制定程序。特朗普白宮內部的某些人可能會不同意,但美國通常對重要國際事務進行地「決策」並非顯而易見的。
01:中國不斷崛起、人民生活不斷改善,這有目共睹,卻難以改變西方輿論中對中國「專制、不文明」等印象。考慮到西方長期握有輿論主導權和話語權,習近平的「讀懂中國」究竟有無可能?
柯白:對於習近平(推進)的「讀懂中國」是否能實現,我不予置評。但現實就是「中國的故事」的表達是由政治權威刻畫而出的。
從定義上來說,世界其他地方都將「中國的故事」視為中共主要的政治文件。其內容很豐富,複雜而多面,全世界有很多人都對此很感興趣,特別是現在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強國。但是,「中國故事」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常常被用於官方目的,中國官方的批准和審查篩選通常讓外界感到厭倦。
除了談到中美之間的輿論問題,柯白還談到了關於媒體報道對香港遊行示威事件的影響。在柯白看來,中國內地媒體之所以在報道香港問題上缺乏足夠的說服力,源自於其全球信譽度和話語權的先天不足。如此導致的一個結果便是,內地及香港媒體看上去始終在各說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