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宣布斬首巴格達迪 美軍下一個目標會是誰

撰文:陸蓮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10月27日上午9時發表重要聲明稱,極端組織「伊斯蘭國」(ISIS)最高頭目巴格達迪(Abu Bakr al-Baghdadi)在美軍突襲行動中自爆身亡。

特朗普在白宮發表講話時說,美軍特種部隊26日晚在敘利亞西北部展開了一場危險而又大膽的夜間突襲,在這場軍事行動中已將世界頭號恐怖主義頭目巴格達迪繩之以法。「他跑進一條死衚衕,一路上一直嗚咽哭喊尖叫,最後死了。當時建築物裏其他人已經投降或被殺,有11個年幼的孩子被帶走,都沒有受傷......他引爆自殺式炸彈背心,自己和三個孩子死了。身體被炸得殘缺不全。他死得像條狗,像個懦夫。」

伊拉克軍方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伊拉克情報部門已經找到巴格達迪的下落,並將這一信息傳遞給美國。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Mark Esper)透露,該軍事行動早在幾周前就已經開始,並進行了模擬演練。

八架載着特別行動小組的直升機從附近某國的秘密地點起飛,通過1小時10分鐘的飛行,特種部隊抵達巴格達迪藏身的院落。特朗普與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美國國防部長埃斯珀等要員在白宮戰情室觀看了本次行動。從白宮描述的行動細節看,這是策劃已久的一場斬首行動。

這樣的場景和數年前擊斃本·拉登(bin Laden)的場景非常相似。

2011年5月1日美國時任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在白宮宣布:基地組織頭目本·拉登已經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美國特種部隊2011年5月1日晚乘坐4架直升機對巴基斯坦北部城市一座建築開展突襲行動,擊斃了本·拉登,美軍突擊隊在現場停留約40分鐘,無任何傷亡。當時奧巴馬、希拉里(Hillary Clinton)等白宮要員坐陣白宮軍情室觀看指揮了相關行動。

奧巴馬時代美軍擊斃本·拉登贏得了國內外的一片歡呼,「9·11」恐怖襲擊10年後正義得到伸張、亡靈得到了告慰。無論是美國前總統還是美國現總統抑或是俄羅斯等國都對美軍的行動表示歡迎祝賀。但是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特朗普宣布斬首巴格達迪後,感謝了土耳其、敘利亞、俄羅斯等國的幫助,而俄羅斯第一時間站出來提出質疑美軍擊斃的是否是巴格達迪。

特朗普需要一個大新聞來平衡彈劾案接連發酵引發的不利輿論,需要一場勝利來為撤軍敘利亞畫上句號,來重塑美國的強大。只是這樣的斬首行動效果今非昔比。

奧巴馬2011年官宣擊斃本·拉登轟動國際。(VCG)

奧巴馬時代美軍擊斃本·拉登,彼時從海灣戰場到伊拉克阿富汗戰場,美軍所向披靡的全球震懾效應還在。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利比亞戰爭時,美國需要一場戰爭來展現帝國的威力。海灣戰場上美軍的空襲讓世界看到信息化戰爭中美軍的強大,各國軍事化改革浪潮隨之開啟,這背後是默認美軍無敵。卡達菲(Muammar Gaddafi)之死震撼世界,緬甸做出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決定,朝鮮堅定了走核武器開發的路線,這背後是對美國隨意顛覆一國政權實力的忌憚。本·拉登被斬首震撼世界,這背後既有對美軍行動能力的佩服,也有對美國睚眥必報,敵人雖遠必誅的慨歎。

卡達菲之死讓全世界與美國政見不一的領導者人心惶惶,誰都擔心成為下一個目標,本·拉登被斬首更加劇了不同意見者的不安,美軍用現實案例展現了擁有可以處決任何人的能力。

現如今,同樣是跨區域行動,乾脆利落地消滅了恐怖分子頭目,巴格達迪被斬首,很少人再歡呼美軍的強大。美國戰略收縮,美軍不會輕易行動,已是心照不宣的秘密。

打擊ISIS的反恐戰爭中,美國已然慘敗出局。俄羅斯、土耳其、伊朗主導敘利亞已成定局。特朗普為了撤軍需要一場斬首勝利。斬首巴格達迪真的就只是一次斬首行動,不足以掩蓋美國失去了敘利亞整個戰局,它代表的戰略意義越來越小。

分析人士將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看作是美國實力削減後的自保,撤軍敘利亞、撤軍阿富汗是不得已而為之的美國戰略調整,美國不希望外部世界成為美國負擔。

不過,保守主義者亨廷頓(Samuel Huntington)2004年的《誰是美國人》(Who Are We, the Challenges to America's National Identity)中闡述了這樣一種理論:美國有着一種根深蒂固的「敵人」情結。美國不斷地尋找敵人,並在此進程中重新界定自己。

如果這樣的看問題的邏輯成立,那麼當中美矛盾成為世界的主要矛盾,中國就是美國為自己尋找的下一個目標。一邊在進行戰略收縮,一邊在忙着應對中國。這或許就是現在美國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