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提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 新加坡的焦慮從何而來
參加北京香山論壇的新加坡防長黃永宏10月22日發言時表示:「新加坡要與中國和美國同時保持牢固的友誼。但我們同時深刻意識到,隨着中美越來越疏遠,所有國家越來越難保持中立的原則立場。」
這不是黃永宏首次表示對「選邊站」的擔憂。5月21日,他在《華爾街日報》年度首席執行官理事會會議上表示,儘管在技術、安全聯盟和商業夥伴關係等領域,保持中立似乎越來越困難,但任何國家都不應該選邊站。「如果我們被迫做出選擇,各方都會輸。」
早在2018年11月15日的東盟峰會閉幕式上,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直言,東盟國家有朝一日困難不得不在中美間做出選擇。
進入2019年以後,李顯龍在多個場合談及「選邊站」問題:5月31日,他在香格里拉對話會發言時表示,新加坡不希望在美中兩國關係趨於緊張之際被迫選邊站,希望兩個大國不要向小國施加壓力。在8月18日的新加坡國慶群眾大會演說中,他提到,如果美中關係惡化,新加坡的經濟將會受到影響,但新加坡必須在這兩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間的衝突中保持獨立。9月,李顯龍訪美,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如果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站」,那亞洲國家將會非常不高興。
隨着中美結構性矛盾愈發突出,尤其是自2018年以來爆發的中美貿易戰,有不少國家表達了對在中美之間該作何選擇的糾結,但像新加坡這般頻頻表態擔憂選邊站的國家還是少數。這讓人不得不發問:新加坡為何如此焦慮?
一來新加坡已經感受到了中美博弈尤其是中美貿易戰帶來的影響。新加坡是一個嚴重依賴國際貿易的國家。國際貿易一感冒,它就打噴嚏。
特朗普(Donald Trump)2018年發起全球貿易戰,新加坡受到的影響開始顯現出來。2017年和2018年,新加坡的GDP增速分別為3.5%和3.2%。到了2019年第一季度,新加坡GDP按年增長僅為1.3%,二季度按年增速更是掉到了0.1%,到了2019年年中,新加坡將年度經濟增長預期從1.5%-3.5%下調至1.5%-2.5%。
「大象打架,小國遭殃」,中美貿易戰尚未結束,在未來一段時間裏,新加坡還要承受兩個大國所造成的震盪,它的焦慮只會有增無減。
而中美在博弈的過程中,也在「合縱連橫」,比如中國希望與日本、歐盟和東盟等共同維護自由貿易體系,美國則要求盟友等抵制中國電信企業華為,甚至以情報共享作為威脅。對於新加坡這樣的國家來說,它面對的是來自中美兩國的施壓。
新加坡選擇任何一方都註定要得罪任何一方,美國能給新加坡提供安全保障,中國則是新加坡的最大貿易伙伴,完全倒向任何一方都是危險的。
在這一點上,新加坡已經有過教訓。在過去幾年裏,時任奧巴馬(Barack Obama)政府推行「亞太再平衡」戰略,南海問題白熱化,新加坡倒向美國的姿態很明顯,歡迎「美國重返亞洲」、支持菲律賓提起的南海仲裁案等,這些都一度引發北京的不滿,之後,出現了新加坡裝甲車在香港被扣一事。
隨着中美博弈愈發激烈,雙方的「戰」正在從貿易層面延伸到科技乃至金融領域,到底該作何選擇是新加坡必須要回答的問題。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性,新加坡顯然還沒有把握,焦慮與不安在所難免。
二來這也可以看成是新加坡的一種策略。新加坡曾扮演過中西方交流的橋樑,更在中國改革開放中提供了經驗。現在,全球重心正在從西方轉向東方,亞洲各國的力量得以凸顯,曾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的新加坡更希望展現自己對全球格局的判斷。
國際政治不僅是大國博弈的舞台,小國同樣也有自己的發言權。遊走於大國之間的新加坡認為自己可以有效處理大國關係,不斷強調自己不願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是凸顯自己在中美面前分量的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