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阻政府脫歐協議 留歐派恐玩火自焚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英國將再次向歐盟請求延遲脫歐期限,「但我(約翰遜)自成為首相以來已經明確表示,進一步的延期將損害英國和歐盟的利益,以及我們之間的關係。」當地時間上周六(10月19日)晚上,由於國會成功阻擋約翰遜版脫歐方案,英國政府被迫向歐盟做出如此左右互搏的表態。即使約翰遜的權威看似再被重挫,即使歐盟會否再次批准延期仍是未知之數,約翰遜本人都賺盡「民意分」。

眾所周知,文翠珊就任首相期間,便同歐盟達成脫歐協議。但由於其中關於愛爾蘭問題的「補底方案」不設時限,既容許北愛爾蘭永遠留在歐盟關稅區,又可能令英國必須持續遵守歐盟法令,而不為脫歐派人士接受。約翰遜競選保守黨黨魁時,也將「重談脫歐協議」作為最主要政見。

上周四(10月17日),約翰遜同歐盟理事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一同出席記者會,宣布達成新協議。新協議下,北愛爾蘭將繼續留在英國關稅區,但接受歐盟的相關法令。為滿足《貝爾法斯特協議》(Belfast Agreement)中愛爾蘭島上不設硬邊界的規定,貨品將在由英國本土進入愛爾蘭島之時,接受海關檢查並由買家支付關稅;若最終貨品被證明留在北愛爾蘭而未進入愛爾蘭共和國,則可申請退稅。

歐盟理事會主席容克(右)及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左)在歐盟峰會後出席記者會

國會再成攔路虎

由於脫歐事宜緊迫,下議院特意在上周六「緊急開議」。過去八十年中,下議院僅做出過五次類似安排,包括德國入侵波蘭後決議對德宣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以及上一次為福克蘭戰爭而召集國會。可見面臨10月31日的死線,脫歐已到了「火燒眉毛」的時刻。

約翰遜就任首相後,曾開除21位投票支持「阻止無協議脫歐」的保守黨員,加之部份議員主動退黨,令保守黨在國會中僅有288席支持;同時,北愛統一民主黨(DUP)已明言將投下反對票,令協議通過前景更為暗淡。

不過,由於19名工黨議員早前曾發表公開信,表示「為國家利益,可支持避免無序脫歐的協定」,即使是最資深的政治記者也難肯定協議可否過關。

可是,10月31日必須脫歐只是約翰遜眼中的「死線」,在野黨議員可不這麼想。下議院上周六甫一開議,早前被保守派開除的溫和派議員萊特溫(Oliver Letwin)便提出修正案,要求約翰遜為保守起見,應該再向布魯塞爾提出延遲脫歐申請,令國會有充分時間審查新版法案。

在留歐派議員看來,約翰遜達成協議後不足48小時便尋求國會背書,且沒有提交經濟衝擊評估報告,若倉促批准極不負責任。加之留歐派選民並不排斥延期脫歐,為防止協議被否決後步向無協議脫歐,拖住約翰遜無可厚非。

前保守黨員萊特溫在脫歐法案表決前提出修正案,要求再次延期脫歐。(Getty Images)

修正案通過令約翰遜大為光火,他在投票後發言稱自己不會和歐盟談判延期,但為避免觸犯法例,數小時後又急急轉彎,向布魯塞爾方面發出相互矛盾的三封信。第一封以英國最高權力機構國會的民意發出,要求歐盟進一步推遲原本10月31日的脫歐期限;這封信乃約翰遜的妥協,亦符合萊特溫修正案要求,但首相本人未予簽字背書。

第二封信則以英國首相名義發出,強調其反對歐盟一再接受脫歐延期申請,希望歐盟27國中有成員「畀面」提出異議,阻止再次延期。與此同時,英國駐歐盟大使也發出一封官式信件,解釋「再尋求延期」的原因。

一切皆是政治算計

無論是約翰遜倉促召開國會,或是留歐派在國會中的反擊,都充斥濃厚的政治算計。一直以來,留歐派都批評約翰遜與歐盟談判只是「障眼法」,他們認為,布魯塞爾方面已多次強調不會重啟談判,約翰遜的真實目的乃是拖延至10月31日死線,實現疑歐派期望的「徹底脫歐」。

受這樣的輿論影響,約翰遜所獲民意支持大多停留在保守選民中,難獲中間派認同。但當約翰遜上周於歐盟峰會端出協議後,無論協議內容與文翠珊版本有何差異,也無論協議是否對英國更有利,約翰遜至少實現了他競逐保守黨魁時的競選承諾:同歐盟重新談判協議。這樣的結果既幫助約翰遜開拓政治版圖,也扇了早前說風涼話的在野黨議員一個巴掌。

更重要的是,若國會支持協議,他便是成功帶領英國走出困局的時代領袖;若國會否決協議,他也實現了「10月31日前脫歐」的承諾,而硬脫歐後社會混亂的責任,則會被算在反對黨頭上。

早前保守黨魁選舉時,約翰遜以其“10月31日必脫歐”承諾吸引大批選民。(路透社)

面對如此精明的政治算計,留歐派如同被「逼上梁山」,自然希望進一步延展脫歐期限,避開約翰遜提出的單選題。為合理化自身行為,留歐派除強調國會需時仔細審議協議外,亦提出「陰謀論」式的論述:約翰遜作為強硬派領袖,端出方案卻同文翠珊版本無太大差異,說明他僅想誘騙國會簽字首肯協議,繞過延期脫歐的限制,之後再用技術手段阻止協議生效,實現「徹底硬脫歐」。

為「延期脫歐」編下如此複雜的劇本,或許只有最激進的留歐派才會相信。事實上,自文翠珊第一次將脫歐協議送交國會後,工黨留歐派及自民黨便保持「不妥協」態度,希望政府最終接受「二次公投方案」,逆轉脫歐公投結果,今次提出修正案只是這一策略的延續。

另一方面,工黨領袖郝爾彬(Jeremy Corbyn)似乎更在乎利用脫歐議程拖死約翰遜政府,從而在接下來的大選中佔據上風。文翠珊就任時期,郝爾彬便對政府提出的協商請求意興闌珊,只求盡快重新舉行大選圓其「首相夢」,推動左派議程。至於英國因脫歐陷入無法聚焦其他事務的困境,似乎一律不在郝爾彬的考量範圍內。

脫歐前路如何走

政治人物雖一生棲選票而生,卻未必能時刻緊追民意。英國《每日郵報》上周六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50%受訪者認為國會應立即表決協議,超過反對的38%。更關鍵的是,被問及「若協議未能通過,誰該負最大責任」時,認為約翰遜應負責的只有21%,認為國會需負責的則高出一倍,達到42%,反映約翰遜在本輪政治纏鬥中略佔上風。

這樣的民意源於英國人對拖沓已久的脫歐已生厭煩情緒。同一調查顯示,若英國順利循新協議脫歐,45%受訪者持正面心態,遠超負面感受的21%,這表示盡快脫歐已是社會共識。

郝爾彬同其領導工黨支持率近來一路下跌,與在野黨不斷拖延脫歐不無關係。(路透社)

工黨內亦有人意識到這點,議員奧恩(Melanie Onn)在英歐達成協議後,便和保守黨同僚共同在英國《衞報》發表文章,稱「我們的選民告訴我們,他們厭倦了政治,厭倦了英國脫歐的新聞」,認為只有通過脫歐協議,才能讓政府真正回到應該做的優先事項上來。儘管,這樣的人在留歐派中只是少數,但隨着民意逐漸明朗,倒戈者恐怕會愈來愈多。

覺得不耐煩的不止是英國人,部份歐盟領袖及歐洲國家領導人亦有同感。歐盟理事會上周四通過協議後,容克已明言不會批准進一步延遲脫歐期限。峰會期間,愛爾蘭總理瓦拉德卡(Leo Varadkar)亦警告英國不應假設歐盟會再同意延遲期限。

而在同一場合,法國總統馬克龍亦表明反對延期。正是馬克龍以「無限延遲會損害歐盟利益」為由在今年4月的歐盟峰會中施壓,令原本可能延期至明年初的脫歐期限改為今年10月。

另一方面,立場相對溫和的德國總理默克爾則早已表示,若英國議會無法批准協議,再次推遲脫歐不可避免。由於延期脫歐需獲得全部27個歐盟成員國同意,內部意見相左也意味着,在不到10天限期內,歐盟需要再次召開領袖峰會以作最終決定。屆時,對硬脫歐後混亂的恐懼,會否再一次壓過長久積蓄的不耐煩情緒,恐怕要取決於各國領袖電光火石間的決定了。

上文刊登於第185期《香港01》周報(2019年10月21日)《 再阻政府脫歐協議 留歐派恐玩火自焚》。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