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和談鬧劇凸顯美國大國轉型的痛苦

撰文:黃治金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9月9日宣布塔利班和談已死,原因表面上看是和駐阿富汗美軍遇襲有關,實際上更多和執政團隊內部分歧、軍方、國會的反對和質疑有關。但這種反轉對於特朗普來說,非常正常。即便是和中國的貿易戰、和朝鮮領導人金正恩的會面,特朗普也曾有過這種立場的反覆。這背後其實和美國當前的大國困境有關,凸顯它在自我轉型過程中的諸多不適應。

如果將美國同中國的貿易戰、同墨西哥的非法移民之戰比作當前美國面臨的地緣及周邊「大國困境」,那麼美國在中東的戰爭泥潭就是另一「大國困境」,而且這種困境甚至已經被形容為「大國墳墓」,因為它對美國國力及聲譽的消耗巨大。其中,塔利班問題是美國阿富汗戰爭的附帶問題,屬於「美國製造」,很大程度上也在消耗美國的國安、軍事和外交資源。

隨着塔利班在阿富汗的勢力不斷壯大,加上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權根基也不是非常穩固,美國也不得不和塔利班開展談判。奧巴馬(Barack Obama)執政後期,美國和阿富汗曾嘗試接觸,但美國姿態太高,效果不大。特朗普競選和上台後,都提到要儘快從阿富汗抽身,從阿富汗撤軍。2018年10月,特朗普政府開始與塔利班和談。談判已進行9輪,最新一輪談判於今年9月1日結束,雙方達成協議草案。

特朗普和塔利班和談也面臨前任遭遇的政治困境。(Reuters)

第九輪對話結束後,美國曾承諾將於135天內從5個軍事基地撤軍5400人,塔利班則承諾不以阿富汗為基地襲擊美國及其盟國。協議同時表明阿富汗當局和塔利班等方面自行磋商,以結束持續18年的內戰。然而,協議尚未正式達成,談判已被突然被叫停。特朗普給出的理由是「不能邊打邊談」,而實際上,「邊打邊談」對於特朗普來說,並非沒有吸引力。所以,特朗普的表態並非彼此的和談徹底中止,未來仍有重啟的可能性。

當然,也有分析認為,阿富汗當局對協議內容有不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國內的反對聲只會更大,擔心一旦美國撤軍,阿富汗局勢可能失控。

阿富汗民眾也希望美國「負責任」地結束反恐戰爭。(VCG)

從2020年連任的政治需求來看,特朗普也希望能夠通過和塔利班的和談為自己加分。只不過,這種努力在黨內和團隊內部遭遇很大的阻力。

這場和談計劃最後演變為一場外交鬧劇,再次凸顯了美國地位的尷尬。當然,如果真心誠意想和塔利班和談,特朗普政府就不得不調整策略和心態。這種調整雖然有時呈現極端化,有時充滿不確定性,但都能體現美國對自身的利益評估。

但是,各方想要和解,就要處理好各方的利益關係,把握好各自的矛盾衝突,而非只考慮自己的利益。在美國很多精英眼裏,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大國,現在和一個流亡政權的對話,本來就是不平等的,但美國又不得不正視這種對話。畢竟中國和俄羅斯等大國也在發揮各自的影響力。

所以,美國和塔利班和解的難度與矛盾恰好也凸顯了美國大國困境。

從小布什(George W. Bush)、奧巴馬再到特朗普,美國政府如果不願意放低姿態、從根本上處理矛盾衝突,還是以第一超級大國或者「獲勝者」的姿態看問題,包括國會山議員們對塔利班的偏見與歧視,和塔利班的對話就不會取得實際效果。但阿富汗戰爭持續多年來,美國遭遇的安全和經濟挫折,也迫使華盛頓不得不盡快改弦易轍。

這恰好凸顯了美國反恐戰略的轉型難度與痛苦。從小布什發起這場反恐戰爭,到奧巴馬時期伊斯蘭國(ISIS)等極端勢力借勢崛起,都能凸顯美國阿富汗戰略或中東戰略的失敗。18年後的今天,阿富汗依然炮火連連,無法擺脱多年血腥戰爭所帶來的沉重負擔。特朗普憑直覺反戰,主張儘快結束阿富汗戰爭,但最終在上台第1年也不得不基於現實的需求向阿富汗增派兵力。

可以說,美國總統一直處於「一邊喊着結束反恐戰爭,一邊又時不時增派兵力」、「越反越恐」的尷尬怪圈。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慮問題,美國都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關心阿富汗內部的政治和解。

但美國不得不承認的是,由於國際格局和美國實力的變化,美國過去行之有效的手段和策略,現在不一定奏效。如果連這場反恐戰爭也難以徹底結束,或者說美國沒有足夠的政治和外交意願同塔利班和解,它無法成功轉型,從自設的霸權陷阱中脱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