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至暗夢醒時 約翰遜喚不醒邱吉爾之魂
滿懷保守黨選民及脫歐派期待上台的英國首相約翰遜,力圖仿效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強硬路線,在10月31日準時領英國完成脫歐。未料國會開議後,尚未站穩腳跟的他便被反對派主導的國會打了幾根悶棍,奪取脫歐主導權。此役慘敗背後,是約翰遜自視甚高、空有理想和口術,還是英國根本未至邱吉爾當年面對的「至暗時刻」?
上周二(9月3日),英國下議院經過暑假休息後甫一開議,便給約翰遜來了個下馬威。由於早前約翰遜動用「王室特權」,強制國會從本周開始休會五星期,下議院議長白高漢(John Bercow)還以顏色,容許議員破例藉緊急動議提出「奪取9月4日議程決定權」的動議。
當日表決環節中,共有22名保守黨黨員倒戈。保守黨議員菲利普.李(Philip Lee)在約翰遜發言時忽然起身,走向對面自由民主黨的座位區,以戲劇化方式「過檔對家」。其餘21人雖無表明退黨,但因違反黨紀投贊成票而被開除,其中包括前財政大臣夏文達(Philip Hammond)、前司法大臣郭達瑋(David Gauke)等重量級議員。儘管約翰遜一向視邱吉爾為偶像,但邱吉爾的外孫索姆斯(Nicholas Soames)也有參與今次的「叛變」,被開除出黨。就業及退休保障大臣盧綺婷(Amber Rudd)也因不滿約翰遜「開刀」,於上周六(9月7日)辭去內閣職務,並退出保守黨。
多位議員倒戈,加之反對黨全力動員,相關法案最終順利通過,成為約翰遜噩夢開始。
約翰遜連環遇挫
上周三(9月4日)晚,被約翰遜批評為「投降法案」的押後脫歐法案,以327票贊成、299票反對獲下議院通過。上議院在次日清晨收到法案後,馬上決定於上周五(9月6日)下午5時前送回下議院,再交送女王御准,令法案即時生效。這一法案要求約翰遜在歐盟峰會後的10月19日,在未有新協議、國會又不支持無協議脫歐的情況下,向歐盟要求押後脫歐至2020年1月31日,其後政府須每月向國會通報與歐盟的談判進展,並要尋求國會支持。
這一條款下,除非約翰遜蓄意違法藐視國會,否則他競選時承諾的「10月31日準時脫歐,否則就死」的豪言壯語幾乎無法兌現。唯一轉機是歐盟27國中有成員配合約翰遜,拒絕延後期限。但任何國家如此行事都會被扣上「助長約翰遜氣燄」及「為無協議脫歐負責」兩頂大帽子,相信少有動機令他們投下反對票。
「押後脫歐法案」以外,約翰遜試圖在10月中提前大選,從而獲得民意授權推動硬脫歐的計劃也落空。工黨黨魁郝爾彬(Jeremy Corbyn)早前一直樂見提前大選,但涉及脫歐問題卻也不敢草率,他於上周三早上與各在野黨達成「先讓押後脫歐法案獲得御准,再考慮提前大選」的共識。結果在工黨棄權下,支持提前大選的票數只得298票,遠不及434票的下議院三分之二多數門檻。
郝爾彬臨陣退縮
熟悉英國政治的人都知道,郝爾彬自當選工黨黨魁後便對首相大位躍躍欲試。今年1月,工黨便對文翠珊提出不信任動議,希望取而代之,結果以306票對325票的差距落敗。今年7月約翰遜贏得保守黨黨魁選舉接任首相時,郝爾彬又放話稱,應透過大選決定誰人成為首相。即使是在工黨民調遠遠落後保守黨的當下,郝爾彬也毫不在意,堅持立即選舉。
郝爾彬的自信不無來頭。2017年4月,時任英國首相文翠珊宣布提前大選時,工黨支持率尚以25%比48%被保守黨遠遠拋離,但隨後一個半月中,工黨支持率如坐火箭般躥升,到開票時只落後保守黨2.5個百分點,令保守黨失去穩定多數。這樣的結果既令文翠珊「穩定和強大的領導」成為笑談,也是脫歐爭議延燒至今的重要原因。
不過,郝爾彬的雄心壯志亦難抵政治現實。一直以來,他在脫歐問題上立場並不堅定,更多希望執政後可推行其民主社會主義政策。但工黨內溫和派以留歐派為主,對黨魁的左傾路線不感冒,屬溫和派的前首相貝理雅更在上周一(9月2日)撰文警告郝爾彬「勿中約翰遜的陷阱」。一旦郝爾彬同意在此時大選,溫和派極可能大批出走至自由民主黨。另一方面,現時民調顯示,自由民主黨的支持率與工黨僅有差數個百分點,若兩黨無合作策略,在各選區與保守黨「三分天下」,只會令約翰遜大勝。
此役過後,郝爾彬作為工黨領袖的角色再被弱化,英國政壇保守黨與工黨二元對立的模式,也進一步朝「脫歐vs反脫歐」的方向發展,脫歐戰線進一步拉長幾乎必然發生。
脫歐派反成紳士
在英國憲政傳統中,若政府提出的重要議案在國會中被否決,自然應該解散國會重新大選,由全體選民做最終決定。但英國國會在2011年通過了《定期國會法》,褫奪了首相藉王室特權解散國會的權力;若要提前大選,需經國會三分之二多數通過,又或是通過不信任投票。事實上,該法於八年前通過,旨在防止執政黨挑選利於自己的時間點解散國會,避免競爭不公。而當政府法案無法通過時,卻是反對黨士氣最盛之時,通常不會擋下重選,三分之二門檻也可輕易達成。只不過,當時的立法者無論如何也預料不到「脫歐」進程如此戲劇性。
留歐派今次動作雖合乎法理,但與一直以來的憲政傳統相悖。英國西敏制傳統中,國會與政府權力高度統一,兩者間少有制衡關係,換言之,當政府面臨信任危機時,反對黨預備的影子內閣及影子首相需立即接手。但目前佔國會多數的留歐派一方面不願接手約翰遜的「爛攤子」;另一方面又對其脫歐政策及談判策略重重設限,幾乎令約翰遜淪為傀儡,可想而知,脫歐派政客心中如今積累了多少憤懣。
約翰遜如今唯一可利用的,或許是留歐派政客的低民望。民意調查機構YouGov上周進行的民調顯示,儘管44%選民認為脫歐派政客「不尊重民主」,但認為工黨、自由民主黨等留歐派不尊重民主的比例高達52%,僅29%受訪者對他們持肯定態度。有這種看法,一方面源於一種樸素認知,認為既然通過了脫歐公投,自然應盡快落實;另一方面,選民也對留歐派「一味反對,拒絕落場」頗為厭倦。
上周國會開議前,不少人認為約翰遜會將手中權力「用到盡」,例如在國會通過對其不信任投票後「賴死不走」,直至10月31日硬脫歐。結果是約翰遜很「紳士」宣布願意在10月15日重新大選,而留歐派反而率先發功。接下來脫歐派想必會佔着「民意優勢」出盡「茅招」,令兩派再次陷入「泥漿摔角」般的鬥爭。
至暗時刻的無奈
約翰遜有深刻的「邱吉爾情節」,兩人的職業生涯類似,均由記者轉入政治領域,約翰遜更在2014年出版《邱吉爾因素》(The Churchill Factor)一書,毫不掩飾對這位前首相的仰慕。在他眼中,如今英國面對脫歐就如同當年英國面對納粹德國一般,是戰是和,必須作一場豪賭,而留歐派策的略如同當年張伯倫(Arthur Neville Chamberlain)為首的綏靖主義者,自己的「硬脫歐」路線雖是政壇中異類,但獲不少民眾支持,只要滿懷信念堅持下去,必能如當年的邱吉爾一樣渡過「至暗時刻」。
具備邱吉爾的果斷,但亦具備邱吉爾的自負,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這恐怕是約翰遜如今陷入困境的關鍵因素。他早在國會開議前便尋求王室特權,企圖繞過傳統上國家最高權力機構,對國會充滿不屑;表決前夕對黨內留歐派更無溝通之意,只識揮舞大棒。如此一來,也令自己少了相當回轉餘地。
約翰遜也錯判了如今的英國情勢。脫歐公投後兩年,英國尚是「馬照跑、舞照跳」,無論是情勢不定帶來的投資減少,又或是政府在脫歐上花費大量心力、無法專注其他事務,似乎都難喚起人們的危機感。畢竟,英國當年面對的是生死存亡之秋,如今已成為發達國家的不列顛即使食老本,日子也不會太差。議員諸公們自然難從黨派政治的爾虞我詐中抽離,至於脫歐日子大可「明日復明日」。
至於成就邱吉爾的「至暗時刻」,或許約翰遜再也不會遇到。
上文節錄自第179期《香港01》周報(2019年9月9日)《未到至暗夢醒時 約翰遜喚不醒邱吉爾之魂》。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