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匯率破7之後 「資本外逃」又來了

撰文:鄭瑞
出版:更新:

中美貿易戰在9月正式升級,雖然中方在9月5日公布雙方通話同意在10月舉行正式談判,但是外界對貿易戰的預期仍然悲觀。雖然9月5日人民幣隨之轉強,但是匯率仍在7以上。輿論普遍認為,為了對沖關稅的負面作用,人民幣仍將持續下跌。

自人民幣匯率「破7」以來,人民幣價值8月又累跌3.6%,9月3日再創11年半的新低。在外界認為中國已經把人民幣匯率作為應對貿易戰的手段,然而同時認為這個手段存在很大風險。其中最普遍的一個預期是這可能引起中國的資本外逃。

譬如花旗銀行(Citi Bank)新興市場經濟主管盧賓(David Lubin)列舉了人民幣貶值的多個潛在風險,其中「最具自我破壞性」的風險是破壞中國資本賬戶的穩定,加劇資本外流。

法新社的分析報道指出,人民幣價值下滑可能破壞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導致資本外逃的拋售,甚至對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帶來貶值壓力,從而造成全球經濟危機。

彭博社則刊文稱,從2015年的中國股災之後,所有那些試圖把錢轉移到海外的中國人都給人民幣下行壓力,人民幣的貶值如果讓2015年的危機再度爆發,那麼中國將「陷入大麻煩」。

資本外逃是中國經濟每隔幾年就會遭遇的質疑。人民幣貶值是否會加劇中國資本外逃?

貿易戰僵持,人民幣匯率在破7之後保持在7以上的位置。(Reuters)

人民幣貶值加劇資本外逃?

資本大規模外逃的情況,是由於經濟危機、政治動盪、戰爭等因素,本國資本迅速流到國外的現象。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就是一個例子。而中國在2015年的股災之後也曾有過資本迅速外流的狀況。

根據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的官方報吿,2015 年中國的資本和金融賬戶逆差規模為 4,853 億美元,直接對外投資和證券投資資產繼續增加並且比 2014 年多增 53%和 5.8 倍,外國來華直接投資、證券投資和其他投資等外來投資淨流出 1,010 億美元。熱錢的確呈「逃離」的趨勢。

現在的情況卻完全不同。

今年的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中國經常賬戶順差490億美元,非儲備性質的金融賬戶順差488億美元。具體數據看,其中,直接投資淨流入265億美元,其中,外國來華直接投資淨流入476億美元,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淨流出210億美元;證券投資淨流入195億美元。其中,外國對華證券投資淨增加357億美元,中國對外證券投資淨增加162億美元。剔除匯率、價格等非交易因素影響,一季度中國外匯儲備增加100億美元。

經常賬戶和金融賬戶的雙順差,說明資本不僅沒有「外逃」,甚至不存在外流現象。

2015年中國股災導致的資本外流,和今天的狀況完全不同。(VCG)

中國外匯管理局對人民幣貶值是否引起資本外流的回應是,雖然市場波動有所增加,但從每日跨境資金流動等部分渠道的數據看,遠沒有達到2015年和2016年資金流出壓力較高的時期,個人結售匯日均逆差僅是當時最高月份日均水平的28%,跨境資金日均淨流出只是當時最高月份日均水平的12%。

其實,自2017年末以來,印度、韓國、巴西等國家的貨幣早已對美元貶值超過10%。人民幣貶值在當前的機制下,已經屬於正常的範圍之內。簡單把貨幣貶值和資本外逃聯繫在一起,缺乏根據。

實際情況究竟如何?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一再表示企業正在逃離中國,甚至在近期「命令」美國企業立刻撤離。然而話音未落,美國的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U.S.-China Business Council)在8月底公布報吿,顯示6月的一份調查中,美國受訪的100個企業87%表示無意撤離中國,且只有3%的受訪者表示在中國運營沒有盈利,和2018年比變化很小。

貿易戰以來,全球跨國投資下降的情況下,中國的外資使用不降反增,今年7月實際實用外資按美元計算仍穩定增長4%。這說明中國的市場潛力和產業鏈的完整性是被認可的。

從中國外匯管理局的數據來看,中國國際收支呈現雙順差。(VCG)

這至少從一個方面說明,資本大規模外逃的現象的確沒有在中國發生。

實際上,根據中國的銀行間同業拆借中心數據,8月共有2114家境外機構投資者進入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較去年末增長214家。當月交易量按月增長43%,按年增長63%,佔同期現券市場總成交量的3%。

Wind數據顯示,截至9月2日,2019年以來「北向資金」淨買入A股1,269億元(1人民幣約合0.14美元),8月份淨買入132億元,比7月份還有所增加。而8月正是人民幣市場匯率、中間價及匯率指數均出現較大貶值的一個月。

這種情況下談資本的外逃,根據不夠。

資本外逃的原因不止一個,並非人民幣匯率一個因素決定。(AFP)

資本「留」或「逃」不止看匯率

對於資本外流的問題,中國外匯管理局表示,和人民幣匯率相比,相對穩健的經濟基本面、依然較高的綜合投資收益、逐步提升的人民幣資產配置的需求等因素,將會對跨境資本流動產生更加重要的影響。

這也就是說,資本的走與留並不是只看一國匯率如何,貨幣是否在貶值,而是對一國國內政局、社會穩定程度、市場潛力和經濟基本面的綜合考量。

在新興市場之中,製造業的整體專業技能、可靠性、貨幣穩定性、安全性和國內市場增長方面,中國都仍然處在領先地位。中國市場仍舊炙手可熱——不論是美國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Elon Musk)對中國的巨大興趣,還是美國大型超市Costco來到中國的火爆場面,都說明了這個市場的吸引力。

另外,企業在中國享受更為優惠的公司稅、最為完整的產業鏈、完備的基礎設施以及較低的能源成本。加之中國的人力成本仍然要低於西方發達國家,且政局穩定,美國企業無法響應特朗普的原因很清晰。

製造業的轉移甚至可能給中國帶來新的機遇。根據中國商務部2019年前7個月的數據,高技術產業實際使用外資按年增長43.1%,佔比達29.3%。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分別按年增長19%和63.2%。

無論是人還是資本,「外逃」的意味都是要躲避災難和險情。然而外界渲染的種種災難,在中國社會並沒有足夠的根據。資本有來有去,然而中國的現狀離資本的「外逃」還有很大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