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擬再犯核協議 法國當「和事佬」的條件
正當伊朗威脅將於周五(9月6日)再加違反核協議條款,向核武級數的濃縮鈾再度邁步之際,法國提出新的「重返談判桌」條件,希望可破除自特朗普2018年5月單方邊退出核協議以來的緊張局面。
路透社周二(9月3日)引述多方消息報道,法國正提出給予伊朗150億美元的信用額度,以後者的石油出口作抵押,作為伊朗重回核協議條款規限的條件。
法國外長勒德里昂(Jean-Yves Le Drian)為此開出另外一個條件:伊朗要願意就波斯灣區內地區安全問題,以及2025年後的核計劃展開談判。所謂的「地區安全問題」,相信是指美國一直掛在口邊的伊朗導彈發展計劃,而將此計劃加進談判項目一事,也一直為伊朗否決。
事態發展 峰迴路轉
同一日的局勢發展,就可見美伊和解路難順暢。首先,美國財政部對3個伊朗航天、太空機構啟動新一輪的制裁;其次,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也表示無論如何也不會與美方進行雙邊談判;最後,伊朗原子能組織(AEOI)聲言伊朗能在兩天內重新生產純度達20%的濃縮鈾——此等純度被視為發展核武級別濃縮鈾的「中轉站」。
然而,同一天,勒德里昂曾於華盛頓與美國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會面;美國國務卿蓮佩奧也在布魯塞爾盡數拜會下屆歐盟建制的四大巨頭: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以及歐洲議會議長薩索利(David Sassoli)。
同時,美國駐歐盟大使桑德蘭(Gordon Sondland)表明蓬佩奧此行是要「重新建立美歐關係」,又說眾人溝通之後「已有雙方目標一致、只是策略不同的認知」。由此等表態看來,配合特朗普在法國G7峰會上對東道主馬克龍讚不絕口、不見2018年峰會變成「G1對G6」的景況,特朗普政府大概了解到對盟友不能只靠單邊主義的硬來。
周三(9月4日),特朗普亦重伸願意在9月聯合國大會上與魯哈尼見面;而同日,魯哈尼也表示會給予歐盟兩個月解決問題,似乎暗示伊朗還未確定於周五再進一步違反核協議;伊朗副外長阿拉格希(Abbas Araqchi)亦指,如果伊朗於4個月內獲取150億美元,將重返核協議。
可是,美國國務院伊朗事務代表胡克(Brian Hook)卻向法國的信用額度提議大撥冷水:「新的制裁陸續有來。我們對極限施壓的堅持不能更加清楚明白,而且我們不會考慮任何的豁免。」沒有美國的默許,似乎也不會有金融機構願意給予伊朗信用額度。
馬克龍的穿針引線
心懷將歐盟建成另一世界權力核心的法國總統馬克龍,數月來一直為解決美伊衝突,在中間穿針引線。在G7峰會之上,他更邀得伊朗外長扎裏夫(Mohammad Javad Zarif)突訪峰會場地,希望促成美伊和解。雖然最後美伊雙方代表未有碰面,馬克龍卻說服特朗普在峰會後兩人的聯合記者會上表示願意與伊朗總統魯哈尼會面。
目前,法國(代表歐盟)、美國與伊朗三方,都在背後不斷叫價,尋求談判的基礎。法國一直在中間調和,美方從「無前設談判」的堅持走到「或許運用信用額度換取伊朗回到談判桌上」,而伊方則由最初的「不與美國談判」走到「不與美國進行雙邊談判」的立場上,表明如果有法國等原核協議簽署國加入,伊方並非不願與美國坐到同一張多邊談判桌上。
雖然伊朗目標仍堅持美國要先撤銷制裁,不過G7峰會期間,路透社就曾引述伊朗官員表示如果伊朗每日能出口70萬桶石油(據7月數據,其石油出口已低見每日10萬桶,比制裁前大跌近95%),那將是重啟談判的可能條件。由此可見,伊朗方面也絕非鐵板一塊。
歐洲能給美國什麼嗎?
如果美伊在短期內能緩和緊張關係——例如美國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不正式解除制裁的情況下,容許金融機構向伊朗提供信用額度——法國的和事佬角色可謂功不可沒,而當中的核心人物馬克龍當然也可以向領一記大功。
在美國一方看來,如果特朗普真的要表示與歐盟「重修舊好」的誠意,在伊朗問題上的小讓步,也可算是重要象徵。
目前,除了重啟談判的基礎尚未達成共識外,局面未能緩解的其中一大原因,相信是特朗普正在為應否與歐盟緩和關係而猶豫不決——到底美歐盟友關係能給他什麼好處?
歐盟方面,以及馬克龍本人,相信也深明特朗普以美歐關係作對等交易的思想模式。然而,這些條件是什麼(是歐洲央行不再量化寬鬆?是聯手禁制華為?是對美國農產品進一步開放市場?還是……?),而以馬克龍為核心的歐盟勢力又能否給予相關條件,則尚未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