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選舉震動全德國 默克爾或將提前退休教書?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周六(8月30日),在薩克森州(Saxony)HHL萊比錫管理學院(HHL Leipzig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獲頒榮譽博士學位後,德國總理默克爾表示其「重返學界」的心願:「當我不再是總理,所有給過我榮譽博士學位的大學將會收到我的音訊。到時候,我回來就不會像今天一樣的短暫停留。」

位於前東德境內的薩克森州與勃蘭登堡州(Brandenburg)於周日(8月31日)舉行地方選舉。原本只關乎地方事務、甚少人過問的兩場地方選戰,在德國政壇的分裂形勢之下,變成了關乎德國聯邦執政同盟之存亡,以及德國多黨政治板塊重劃的關鍵一仗。其結局當然也將影響默克爾何時要重返學界。

這次選舉,對德國傳統兩大黨基民盟(CDU)和社民黨(SPD)皆是重大挑戰:薩克森州自東西德統一以來皆由基民盟執政;勃蘭登堡州也是社民黨的大本營。然而,兩黨都受到自2015年敘利亞難民危機以後崛起的德國另類選擇黨(AfD)嚴重威脅。

基民盟:與極右的「浮士德」結盟?

在薩克森州,基民盟的支持度只得29.7%,比2014年投票結果大跌近10%;而另類選擇黨則有24.8%民眾支持,比2014年時大升近15%。即使不考慮另類選擇黨選民的投票熱切度可能更高的因素,基民盟就算以接近30%的得票成為最大黨,要組成穩定的政府只得兩個選擇:一是與左翼黨(Die Linke)、社民黨、錄黨、自由民主黨(FDP)組成極不穩定的四黨同盟;二是與全德政壇一直排擠的另類選擇黨來個「魔鬼的交易」。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下任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左)代表HHL萊比錫管理學院向默克爾頒授榮譽博士學位。(路透社)

雖然默克爾有意栽培的繼任人、基民盟主席兼國防部長卡倫鮑爾(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曾暗指任何願意與另類選擇黨合作的人跟與謀殺犯合作差不多,但是基民盟的地方勢力已有聲音表示對另類選擇黨應持開放態度:有人指如果堅持排擠另類選擇黨,只會令後者更容易打「反建制」的宣傳戰;有人又指為避免重新選舉,如果另類選擇黨是唯一可行的聯政盟友,也不得不為。

德國近代文學傳統出自哥德的《浮士德》。「與魔鬼交易」的種種先後因果矛盾考慮,對基民盟的領袖們應該毫不陌生。至於要如何抉擇,似乎永遠也是一場政治豪賭。

社民黨:結盟與自立之間

另一方面,在勃蘭登堡州,社民黨的支持度亦比2014年投票結果大跌近11%至20.9%,而另類選擇黨的支持度則升近一倍至20.7%。兩黨雖然叮噹馬頭,然而一邊是江河日下的舊政黨,另一邊是自比推倒柏林圍牆的新興極右勢力,雙方選民的熱衷自然以後者為高。這一場選戰,或許會使另類選擇黨首次成為德國一州的最大黨,再振該黨聲勢。

由於另類選擇黨的興起已非新聞,人們更加關注的是社民黨的未來走向。自5月底歐洲議會選舉大敗後,社民黨黨主席一職懸空,只由一個三人過渡性架構領導。而社民黨黨內的最大爭議就是:應否退出與默克爾基民盟的執政同盟,自立門戶重建支持,還是留在聯盟之中,以免提前大選再失議席?

雖然社民黨的重量級人馬、現任財政部長肖爾茨(Olaf Scholz)已宣布參選黨主席,而他明確支持現有執政同盟,不過在本年後段將重審與基民盟的同盟關係、並預計在12月選出下屆領導的社民黨,如果是次地方選舉再敗,黨內基層民意將愈加推向脱盟自主的道路,迫使德國提前大選(而默克爾也將要提早尋覓大學教職)。

支持現有執政同盟的德國財政部長肖爾茨。(路透社)

可是,提前大選卻絕非默克爾所願。首先,德國經濟本年第二季收縮0.1%,而德國央行亦已警告第三季可能再遇收縮,使德國經濟陷入衰退。在此形勢之中,默克爾政府正煩惱如何一方面不觸及德國一貫維持財政盈餘的傳統,另一方面又能振興經濟。此時大選,只會為德國經濟前景製造更大不確定性,而且對再不會尋求連任的默克爾而言,也是一個極具不完美的政治生涯句號。

傳統政黨:敗於勢而非敗於人?

更重要的是,默克爾的繼任人卡倫鮑爾如今仍是「扶不起的阿斗」。她2018年12月上任黨主席時,基民盟的民調仍在30%左右,如今已下挫至在26%左右的水平。

除了扶不起政黨聲望外,卡倫鮑爾自己更是連連失言。她曾嘲笑第三性別洗手間「只為那些不知道該站着還是坐着小便的男人而設」;在歐洲議會選舉後,她又指責選前反對基民盟的網上視頻,暗示要嚴加規管此等言論。類似的失言,可算是為基民盟的失勢火上加油,也使卡倫鮑爾被指沒有能力擔當「繼承默克爾衣缽」的重任。

卡倫鮑爾7月接替下屆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擔任國防部長,正是默克爾給她的最後機會,希望她能藉德國國防正要整頓、擴大之機,向德國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然而,卡倫鮑爾的個人政途若何,似乎也難救基民盟於其衰敗。基民盟如今在左有綠黨的追趕——後者的支持度在6月更曾一度超越基民盟——在右又有另類選擇黨的攻勢,根本難以殺出重圍。

卡倫鮑爾擔任黨主席以來,多談難民問題,希望能奪回右翼選民支持,卻弄巧成拙,將更多温和選民推向綠黨,使後者的支持度不斷攀升;另一方面,她又代表基民盟與一名因種族言論而遭辭退的前情報部門主管劃清界線,卻又得罪了黨內的右翼。這種「兩面不是人」的情況,暫時可算是無人能解,換言之,基民盟的頹勢也是無人能救。

薩克森州與勃蘭登堡州此次地方選戰,其實只是德國兩大傳統政黨旁落大格局中的一環而已。政壇重新洗牌後的德國,會否出現諸如法國總統馬克龍般的中間新勢力異軍突起,還是變成類似英國和美國的兩派分裂局面,抑或是落入意大利、西班牙般的多方盤踞,至今仍是未知之數。唯一可知的是,這個歐洲最大經濟體的政治前景,將是未來世界格局變遷的一大着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