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希望人民幣“破7”嗎?
8月5日,美元兌人民幣離岸價終於“破7”,升至7.11,為金融風暴以來最高點。伴隨特朗普在Twitter上指控中國操縱匯率,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同日宣佈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
但回想六月G20峰會前,特朗普尚豪言“關稅正在殺死中國,生產線和資金正在撤離中國。”他理應對人民幣匯率“崩盤”開心才是,為何又要出大棒“懲罰”中國呢?
同特朗普早前理解類似,不少輿論將人民幣匯率下跌視為中國經濟下滑,外資不信任中國信號。今年1至5月中國實際利用外資數達3,691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成長6.8%;其中德國對華投資增長近101%,即使美國對華投資亦上升7.5%,反應外國資本並未對中國失去信心,特朗普口中“資金正撤離中國”似乎不太公允。
儘管“破7”在中國迅速成為話題,官方反應卻淡定許多。央行今早記者會上提及“破7並非潰壩一瀉千里,只是水庫的水位之一,有漲有落。”今年7月,任央行行長16年的周小川對外表示:“對某些人而言,7這個整數位心理感受更強烈,但不必過分關注”,指將“7算”當作底線可能反應過敏。事實上,受美國降息影響,亞洲貨幣自然湧向美國,匯價上月起已全線下挫。韓元7月跌去2.43%,新加坡元亦下跌1.23%。人民幣並非其中孤兒,特朗普早前加徵3,000億美元中國貨的決定亦非人民幣貶值唯一因素。
華府究竟想人民幣怎麼樣
白宮經濟顧問納瓦羅8月4日接受採訪時說,只有中國接納7項條件,貿易戰才會終止。包括老生常談的停止強制技術轉移及技術盜竊、停止傾銷和補貼國營企業,當然也包括“停止操縱匯率”。令人疑惑的是,在特朗普眼中,人民幣匯率下跌乃北京咎由自取,不接受美國設立的“停戰條件”;為何到納瓦羅嘴裡,匯率下跌又是政府操縱匯率所致。
事實上,美國政界自中國加入WTO起,便開始指責北京操縱匯率。2007年起,人民幣匯率成為中美關係核心問題,美國政府在國會施壓下曾多次考慮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但最終均未引爆炸彈,兩國更以此為契機建立中美戰略經濟對話機制,延續十餘年。不可否認,當時中國同80年代的日本類似,尚是出口導向國家,若人民幣維持低位,確實有助於經濟發展。但如今出口佔中國經濟比例只是最高峰2006年時的一半,伴隨大量增長的進口需求,已無動機操縱人民幣匯率。
漫天喊價 落地還錢
事實上,中美兩國貿易戰交手近兩年,應該早已熟悉對方套路。北京在“錢能解決的問題”上往往願意讓步,過去亦應承購買美國農產品和科技產品;但對涉及中國發展模式的問題,如產業補貼、知識產權政策,則十分強硬。美方則習慣一次過喊出全部條件,漫天要價;談判過程中則步步退讓,落地還錢。換而言之,中美雙方都心知肚明,美方提出的部分條件根本無實現可能,否則雙方連談判的基礎都不具備。納瓦羅所言“停止操控人民幣匯率”便屬此例,不過是談判中壯聲勢的“假籌碼”。
“假籌碼”並非毫無作用。一方面,美國大量工會團體每年仍遊說政府及國會,將中國列入“匯率操縱國”名單中;特朗普2016年競選時的“百日計劃”中,亦宣稱要在上台百日內,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這樣的談判要求“出口轉內銷”後便化作特朗普政府重視工人的證明,在後者群體中獲得選票。另一方面,正如納瓦羅如今所做的,當中美兩國談判失利時,特朗普政府也可將這些“不可能達成的條件”作擋箭牌,指責北京讓步不足。
事實上,華府“漫天要價”的遠不止匯率問題。無論是早前傳出的,要求在中國設立監察辦公室,以“監督協議落實”的“爭端解決機制”。或是更早前要求中國停止產業政策的“制度性改革”,似乎皆屬此例。畢竟,少了他們,中美談判不也持續到如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