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特會後批准22億美元對台軍售 蓬佩奧的投機生存之策
大阪習特會後一周,美國國務院便知會國會,宣布了20多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該軍售案之前因籌備習特會而被擱置,此時重啟則突顯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政治投機。
美國國防部負責軍售事務的國防安全合作局7月8日宣布,美國國務院批准了總價值22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項目包含20億美元的108輛M1A2戰車與相關設備,以及價值約為2.24億美元的250枚刺針防空導彈與相關設備。特朗普政府已經就此知會美國國會。
今年4月15日,美國國務院另行批准了一批價值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對台灣軍方在美國的F-16戰機飛行員提供培訓計劃和後勤支援。
今次這一總價約27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是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第三次依照《與台灣關係法》(TRA)向台灣出售武器及相關服務。但是,它的時間點適逢大阪習特會1周以後,以及台灣總統蔡英文7月11日開始「過境」美國之際。由此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尤其是國務卿蓬佩奧領導的國務院,對「台灣牌」的重視。
當然,這種重視也是投機性和策略性的。
大阪習特會前,為了能夠通過元首會晤推動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政府聽取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等溫和派的建議,暫時擱置了這一對台軍售案。原因是已經宣布連任競選的特朗普,非常希望能夠達成貿易協議,向選民展現自己的貿易戰成果。
美國貿易談判團隊也在習特會前降低期待。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Larry Kudlow)以及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等鷹派也不得不迎合特朗普儘快達成協議的訴求。
對於美國政府來講,擱置對台軍售只是一種政治操作,而非政策調整。奧巴馬(Barack Obama)時期就曾因中美合作而擱置對台軍售案。2018年中美貿易戰初期,特朗普政府亦曾推遲對台軍售,且未派閣員履行《台灣旅行法》、訪問台灣。
習特會一周後,美國國務院就批准這一軍事案,說明美國不擔心中國的「例行」反對,不擔心此舉影響到中美貿易談判。或許特朗普貿易團隊的鷹派幕僚也很清楚,中方不喜歡將與貿易無關的議題與談判進程捆綁。
但是,美國從擱置再到恢復的這個過程,恰好又證明了台灣利益的可交易性。特朗普完全將台灣或對台軍售視作籌碼,其整體上無法撼動中美關係的大方向。而且,美國國防安全合作局也強調,這一輪對台軍售不會改變區域的軍事平衡,只有助於提升接收方的安全,維持該區域政治穩定、軍事平衡與經濟進步,惠及台灣的同時,也有助於美國國家、經濟與安全利益。
也就是說,美國最終的落腳點,始終是以美國的國安利益為重。而且,奧巴馬8年任期內四次宣布對台軍售,總價值200億美元左右,其中不包含任何跨越中美或兩岸政治、軍事紅線的武器設備。特朗普至今才宣布了約35億美元的對台軍售案,也沒有包含任何跨越紅線的武器。
小金額打包、分批次執行,這體現美國對台軍售方式的改變,這也符合特朗普的生意人思維,即在政治紅線內,能賣多少就賣多少。
有的時候,美國宣布的軍售案不一定能夠兌現,即便兌現,有些可能也要花費好多年。奧巴馬政府2015年宣布的18.31億美元的軍售案,直到特朗普時期才得到交付。一些武器設備等到真正交付的時候,又到了系統和武器更新換代的時刻。這是令台灣最為尷尬的。當然,賺錢的一方永遠是美國。
蔡英文7月9日在facebook對美國這一輪軍售案表達感謝。她按原計劃,將於7月11日至22日出訪聖文森特、格林納達、聖盧西亞以及海地等加勒比海邦交國,並將在往返途中分別在美國逗留4個夜晚。中國政府就已就此向華盛頓提出嚴正交涉。
負責外交事務的蓬佩奧最近加大力度關注台灣、新疆、甚至開始介入香港事務,所以,對於蔡英文此行安排,他不可能不知道。對於在這個時間點知會國會、宣布對台軍售,蓬佩奧必然有自己的盤算。
在他這樣的意識形態鷹派幕僚看來,此時宣布對台軍售就是一種向中國不屈服的表現,是一種強硬舉措,能夠最大程度地安撫或滿足國內的親台派。不過,這不太符合特朗普以「暫停對台軍售」換取「中美貿易協議」的想法。
蓬佩奧需要討好特朗普。對於特朗普將軍售議題納入貿易談判的想法,蓬佩奧可能會認為這只是特朗普的商人交易立場,是可以改變的。雖然第一任期還剩下1年多的時間,特朗普至少在台灣問題上表現了一定程度的克制,也沒有借台灣問題過多地施壓北京,這是因為他寄望於達成貿易談判。
但是,考慮到蓬佩奧已經展現出為自身政治前景鋪路的趨勢,他更不能得罪的,反而是國會。國會反對將台灣議題納入貿易談判,並施壓國務院儘早履行《與台灣關係法》義務,宣布對台軍售。而且,美國國會當中已經有人提案,將對台軍售「制度化」和「正常化」,要求每兩年固定軍售一次,避免白宮過度政治操作。蓬佩奧也要為自己今後的政治仕途考慮,依照國會的法律和議員的訴求行事。
分析認為,蓬佩奧今日之努力都是為自己今後進軍參議院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