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需對兩國「新常態」保持平常心
特朗普與習近平在日本大阪G20峰會上為中美貿易戰打上休止符。作為國際政治的旁觀者,面對中美關係的新常態,更應秉持一顆「平常心」。
特朗普與習近平在日本大阪G20峰會上會晤了,正如去年兩人在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一樣,為中美貿易戰打上休止符。
一般認為去年的情況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今年一定要說的話則是,「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中方再次強調「中美經貿合作的本質是互利雙贏,雙方的分歧終歸要通過平等對話磋商找到雙方都接受的解決辦法」,而特朗普對此贊同,美方將不對中國出口產品加征新的關稅。美方願同中方達成彼此都可接受的貿易協議,這將具有歷史意義。
就連美國對華為的態度似乎也有所軟化。雖然未將華為從「實體清單」上撤下,但特朗普表示:「美國公司可以將他們的設備賣給華為,當然我說的是不涉及重大國家緊急問題的設備。」而美方的要求,從文字上看,只有「希望中方能從美國增加進口」。而這一條,基本上是從中美貿易談判開始,中方就同意的。
當然,今次特朗普和習近平又一次划下的休止符能堅持多長時間,幾乎誰也不敢說。關於中美貿易戰,道理很簡單、過程很複雜、變量尤其多。所以,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次元首的會晤,對於貿易戰的未來有過高的期待,但見比不見強,見面互通有無絕對比猜忌強。
對於中美貿易戰的未來,一定要放在中美關係格局下看。
狹義上來說,中美關係今天就是處在老大與老二、守成國與崛起國的關係之中,這是兩國的「新常態」關係,而廣義上來說,中美關係也夾雜在大國關係、國際力量對比的結構性變化當中進入「新常態」,對美國而言,恐怕還停留在搞定日本打散蘇聯的「單極自戀「情結中,對於中國的飛速崛起、戰略判斷以及處世哲學都是缺乏思想準備的,要適應這個關係,並且找到中美關係「新常態」的因應之策,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當習近平第一次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時,就是正式以老二的身份向老大喊話。但這並不表示美國已經接受,更不表明美國政府已經找到了方法應對,只是表明美國開始了艱難的政策選擇過程。從奧巴馬政府到特朗普政府,不論是「重返亞太」,還是貿易戰,其實都能看到這一點。
這也意味着,中美貿易戰在相當長一段時期里都會存在,即便「止戰」,不表示真的就不會再戰。這也是超級大國和最大新興國家之間的關係「平常化」的外在表現。隨着雙方「勢」變,中方已經更加超然的、用「平常心」去與美國對視,同時也「平常化」的與美國合作。作為國際政治的旁觀者,更應秉持一顆「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