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部分退出《伊核協議》 大國博弈影響局勢發展
近期,美國與伊朗的關係持續惡化。就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朗核協議》(「聯合綜合行動計劃」,JCPOA)一周年當天,伊朗總統魯哈尼(Hassan Rouhani)宣布暫停履行《伊朗核協議》的部分承諾,令伊朗的局勢更趨緊張。
周三(5月8日),魯哈尼發表電視講話,稱倘若世界大國無法遵守2015年的《伊朗核協議》,伊朗將重新進行高水平濃縮鈾。與此同時,魯哈尼表示,伊朗已經致信《伊朗核協議》其他簽署方(英國、法國、德國、俄羅斯、中國以及歐盟),要求上述國家在60天內為伊朗提供出售石油以及處理銀行交易的機制,屆時伊朗將恢復對《伊朗核協議》的承諾,反之,伊朗將有進一步的舉措。
魯哈尼強調,此舉這並不意味伊朗退出了《伊朗核協議》,而是換了一種新的語言與新的邏輯,「伊朗選擇的道路不是戰爭,是外交」。
伊朗的不甘示弱
上個月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宣布自5月2日起,美國取消任何國家進口伊朗原油和凝析油的制裁豁免權,欲全面封殺伊朗的石油出口。然而,除了加強對伊朗的石油制裁,美國亦在外交上和軍事上予以伊朗威脅。
4月8日,特朗普正式宣布將伊朗政府軍「伊斯蘭革命衛隊」列為恐怖組織,這是美國首次把一個國家的正規軍隊定性為「恐怖分子組織」,由此引發外界對於美伊爆發軍事衝突的擔憂。
而隨著美國制裁的升級,伊朗多次威脅以關閉霍爾木茲海峽作為反制措施。不過,美國則在行動上給予迅速的反應。5月5日,美國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表示,美國正派遣「林肯」號航母艦攻擊小組和一支轟炸機特遣部隊前往中東,冀向伊朗表明,美國已經做好軍事鬥爭的準備。
因此,在美國步步緊逼之下,魯哈尼宣布暫停履行《伊朗核協議》的部分承諾,並且以退出協議作為威脅,可以說是為了擺出強硬的姿態,顯示伊朗的「不甘示弱」。
自從《伊朗核協議》簽署之後,國際原子能機構曾多次證明伊朗遵守該協議的事實,惟特朗普政府雖聲稱伊朗給國際社會帶來「新的威脅」,卻至今未提供具體的細節支撐其說法,因此,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的行為,即使是美國的西方盟友亦感到「遺憾」,並不願意跟隨美國,採取重新制裁伊朗的舉措。而對於伊朗來說,則更需要以強硬的態度,表達對於美國單方面退出協議的不滿,以及展現伊朗不會屈從於美國制裁的骨氣。
另一方面,魯哈尼此舉亦是為了督促歐洲各國盡快給出保障雙方貿易的實際方案。此前,為了應對美國對伊朗在金融上的封鎖,歐盟曾提出建立獨立支付體系SPV的說法,不過至今亦未見具體進展。
實際上,伊朗雖然向外界表示重新進行高水平濃縮鈾的可能,但是伊朗亦應該明白,如若一旦將之付諸行動,正是對《伊朗核協議》的違背,不僅將令其他協議簽署國能夠對伊朗實施制裁,更是給予美國「口實」,由此擁有正當的理由全面制裁伊朗。
中俄的力挺 大國之間的博弈因素
周三(5月8日),伊朗外長扎里夫(Mohammad Javad Zarif)到訪莫斯科,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會面時提到「一眾協議簽署國之中,只有俄羅斯和中國支持伊朗」,批評其他簽署國未有履行責任,令伊朗的石油和銀行業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
可見,即使美國全面取消他國進口伊朗石油的豁免權,中俄兩國亦很有可能藐視美國的制裁,繼續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表示,堅決反對美國對伊朗實施單邊制裁和所謂的「長臂管轄」,呼籲各方都能保持克制,加強對話,避免緊張局勢輪番升級。同時,中國也會堅定維護本國企業的合法和正當權益。
而拉夫羅夫亦指出事態發展至此「不能被接受」,認為這一切由美國「不負責任」的行為所引起,是美國背棄了此前的承諾。
如今中俄皆亮明了立場,對伊朗表示力挺,而中國在伊核問題上的態度,亦會是影響中美博弈的籌碼,因此未來伊朗局勢會如何發展,還需要看美俄中的進一步舉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