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毫無徵兆的Twitter:誰觸碰了特朗普的危機神經?

撰文:吳迪
出版:更新:

就在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準備按計劃於本周訪美,參加第11輪中美貿易談判之際,美國總統特朗普5月5日發佈Twitter,宣佈美國將從5月10日起將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高到25%,並威脅對剩下3000多億的中國商品也加徵關稅。
這是2018年中美元首習特會以來,特朗普首次在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重啟關稅威脅。
是什麼促使特朗普冒著中美談判崩潰的風險,重啟這種加徵關稅的威脅?難道特朗普真的不擔心貿易談判破裂帶給自己的傷害嗎?

首先看時間點。特朗普加徵關稅的威脅發生於北京第10輪貿易談判之後、劉鶴率團回訪之際。其次看直接原因。根據美國媒體的報導,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姆努欽(Steven Mnuchin)對北京的談判不夠滿意,認為中國在一些關鍵承諾上試圖更改,包括結構矛盾和執行機制的問題,也包括中國之前在雲計劃領域的開放承諾。

還有美國媒體引述消息人士的話說,是因為中國反對美國的單邊制裁,並要求美國在貿易協定達成之際便取消關稅,迫使美國也不得不在新一輪談判前展現強硬姿態。也就是說,這依然是特朗普之前慣用的談判施壓策略,屬於他吹噓的「談判藝術」的一種表現。所以,這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根本原因還是特朗普的內部需要。特朗普現在對中國展現強硬,主要還是一種對內政治姿態,是他面對強大對手挑戰而做出的一種應激反應。

其一,在發佈對中國加徵關稅的Twitter前後,特朗普都在糾結於通俄門調查的拖泥帶水,怒斥通俄門「偷走」了自己的兩年總統任期。加上特別檢察官穆勒(Robert Mueller)計劃在月中前往國會出席聽證會,特朗普自然怒火中燒。他不希望一場「已經蓋棺定論的事」被民主黨再三政治炒作。

可以說,雖然通俄門調查已經結束,並證實特朗普未通俄,特朗普依然面臨一個不友好的國內政治氛圍。在這種情況下,特朗普很容易對外轉移內部壓力。

其二,繼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霍士(FOX)電視台舉行的市政會議上大出風頭後,美國前副總統拜登(Joe Biden)也博取了不少選民的眼球。

對於桑德斯的表現,特朗普及其團隊感到尷尬,因為事後的民調顯示,FOX自己舉行的民調顯示,桑德斯在2020年大選的得票率高達47%,高於特朗普的40%。看來,特朗普的保守陣營中,桑德斯的社會主義政策也並未激起多大反感。照此,特朗普半年來批評「社會主義」難道是徒勞一場?

之後是5月1日,特朗普1天內連發、轉載共計70多條Twitter消息,批評美國國際消防員協會(IAFF)宣佈支持拜登的言論。特朗普借此時機大肆宣傳自己的「經濟成績」,同時將矛頭對準了拜登和民主黨人,包括前總統奧巴馬(Barack Obama)、前對手希拉里(Hillary Clinton)以及CNN等左派媒體。

特朗普依然面臨一個不友好的國內政治氛圍。在這種情況下,對外強硬是他少有的可以「揚眉吐氣」的渠道(GettyImages)

再者,可能也是時間點的巧合,拜登這位經常「口誤」的資深政客,竟然在自己的政治集會上公開宣稱「中國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這在當前的華盛頓政治氛圍中,完全是政治不正確的表述,左右兩派都進行了反駁。有的美國媒體甚至將拜登的親華言論形容為「習近平的初選」,以此博取眼球。特朗普團隊也不甘示弱,強調中國就是一大威脅。特朗普甚至嘲諷拜登智力不足以應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

其三,美國主流輿論完全不主張中美在現在達成貿易協定。比如,《華盛頓郵報》5月5日發佈社論認為,如果貿易協定中不包含中國做出結構性改革的硬性承諾,特朗普就不應該和中國達成協議。如果特朗普在現在順水推舟地達成協議,免不了被國內批為不完美協議,或美國讓步太多、中國讓步不夠。

可以說,桑德斯和拜登競選連番對特朗普的打擊,讓特朗普真正體會到了連任的威脅。在這個時候,特朗普必然要展現強硬的形象。就在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徵關稅後,在內政上處處批評特朗普的美國民主黨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發推,稱讚特朗普並稱「總統,強硬下去,不要放棄。只有示強,才能贏中國」。

總之,在當前充滿對華戾氣的政治氣候下,特朗普在國內感到的不安,有時會表現為對外的狂躁。尤其在談判的關鍵時機,特朗普難免重啟慣用的施壓伎倆。同理,為了尋求內部政績,特朗普也會隨時調整姿態,該談還是談,以求達成協議。

中國似乎也理解特朗普的這種政治操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北京時間5月6日提到,關於美方威脅對中國的產品加徵關稅,類似的情況以前多次出現過。中方的立場和態度一直非常明確,美方對此也十分清楚。他最後補充說,中方團隊正在準備赴美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