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貿易代表第四次訪華談判 主攻兩大關鍵難點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和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4月30日訪問中國北京,同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舉行中美第十輪貿易談判。這也是萊特希澤自2018年12月開始牽頭開展同中國的貿易談判以來,第4次訪問北京。按照之前的計劃,劉鶴也將於5月8日回訪美國。此輪談判繼續聚焦協定細節問題。按照白宮發佈的聲明,智慧財產權保護、強制性技術轉讓、執行機制、農業、服務業和採購訂單的問題依然在談判桌上。

站在特朗普身後的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是美國貿易政策的強硬派。(視覺中國)

在萊特希澤和姆努欽抵達北京之際,中美雙方都在強調在智慧財產權、強制性技術轉讓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之前幾輪談判的難點依然會延續。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甚至說,很快將歡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訪問白宮。隨後有記者詢問姆努欽中美是否會在6月低之前達成協議,姆努欽拒絕給予肯定答覆,只強調他相信兩國都想達成協議。

所以,按照白宮釋放的資訊,中美這一輪談判甚至有可能談及協定簽署的地點和時間問題,也就是溝通特朗普所說的習近平訪美事宜。

姆努欽與萊特希澤2月中訪京期間,與習近平進行會面。(路透社)

為求儘速達成協議 美國放鬆立場?

中美貿易戰已經打了一年,雙方談判已經進入第十輪,無論是官員,還是媒體,該說的都已經說了。中美最後能否達成協議,關鍵看雙方能否在之前的一些難點議題上做出讓步。世界經濟論壇(WEF)主席布倫德(Borge Brende)4月28日所說,中美當前的談判需要展現彈性,雙方在貿易問題上找到解決方法符合中美兩大經濟體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

在中國的要求下,美國最近也做出了一些讓步。美國彭博社4月26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話稱,美國正在考慮接受中國的提議,降低美國醫藥產品在中國市場受到的保護。根據談判細節,中國提議將對美國藥廠生物製劑在中國的監管資料之保護縮短為8年,但有聲音認為,美國此舉可能引起美國醫藥廠商的反彈。

另外,美國也軟化了在產業補貼領域對中國的施壓力度,希望以此能夠加速貿易協定的達成。服務、農業以及購買美國商品,依然是此次談判的內容。特朗普身邊的鷹派對中國「政府」主導或干預市場深惡痛絕,但特朗普本人則非常希望中國發揮「政府」職能,讓中國購買更多美國商品,以此象徵性地縮減美國對華貿易赤字。

中美爆發貿易戰以來,中國不少公司都轉用巴西等地的大豆,這也許是特朗普特別關切的貿易戰經濟影響,因為不少美國大豆農民也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視覺中國)

難點仍在「執行機制」與「關稅去留」

根據白宮官員通過媒體透露的資訊來看,當前中美貿易談判的最大難點有兩個,都是技術或宏觀層面的問題,一是協議執行力的問題,二是關稅去留的問題。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承諾或同意相關執行機制是一回事,兌現承諾則是另一回事,畢竟兩國之間的互信程度不是很高,而且還受到地區及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影響。特朗普本人也很善變,不排除他處於國內政治需要再次撕毀協定的可能性。

就第二個問題而言,這是中美雙方近幾輪談判最直接的難點。中方要求美方在協議達成之際便撤銷所有所加徵的關稅,而美方則堅持設置一個時間表,保留部分關稅,直至中國兌現協議中所列的承諾。當然,白宮內部也有一些溫和派同意中方的要求,通過取消加徵的關稅,換取中國在其他層面的讓步。

中美貿易談判在2月於華盛頓舉行的鳥瞰圖。美方由萊特希澤作代表,而中方代表則是劉鶴。(路透社)

換句話說,現在爭議的焦點就是即將達成的協議的約束力和持久力問題。

如果執行機制是單方面的懲罰機制,中國不可能在貿易協定上簽字。如果美國在雙方公認的執行機制之外,依據自己的政治判斷,對中國做出單邊懲罰,中國必然會退出協議。有熟悉中美貿易談判的消息人士告訴英國路透社,如果美國觸發這種機制,北京不太可能與特朗普及其團隊重新回到談判桌。

所以,美國擔心中國是否會兌現協議承諾的同時,也應該讓中國確信,特朗普今後不會出爾反爾、撕毀貿易協定,或違反協定內容單方面對中國採取貿易行動。

不過,就當前兩國的國內政治氛圍和經濟發展來看,雙方都希望儘快結束貿易戰。尤其對特朗普而言,面臨2020年連任競選,他必須拿出具體的貿易談判成果,展示給選民看。這在政治上,至少是有象徵意義的。如果中美貿易談判破裂,中美在經濟上都會遭受一些損失,但特朗普在政治上的損失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