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白宮既要「美國贏」又要「中國輸」
在特朗普上台以來同中國的九輪貿易談判中,有關誰輸誰贏或誰先讓步的爭論很多。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4月3日至6日在華盛頓談判之際,美國媒體也有這樣的聲音,比如中國設置2025年商品貿易額目標、同意美國在華擁有全資企業等,很容易被套上「中國過度讓步」的標籤。白宮對外輿論公關似乎也在刻意在「美國贏」和「中國輸」之間劃等號。
左派嚴厲要求
首先,這是美國極端右翼非常願意看到的結果。
奧巴馬執政八年,美國右翼並沒有消失,而是伺機尋求掌權的時機。也正是在這八年,中國持續崛起並在地區和國際事務中搶佔了話語權,反而美國自身影響力不斷下滑,盟邦體系也幾近瓦解。特朗普當選後,美國極端右翼借勢主導外交,認定中國崛起就是以美國利益為代價的。這基本上是現在特朗普及其執政團隊的共識。
其次,出於對特朗普的反對和制衡,左派一直認為,美國應該聯合日本和歐洲盟友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特朗普雙邊談協議的做法很難保證美國利益,存在被中國「欺騙」的風險,或者說幕後交易的嫌疑。為了應對左派的嚴厲要求,同時滿足自己選民的政治需求,特朗普也不得不追求「美國贏」和「中國輸」的結果。
而且,中美貿易戰以來白宮有關美國經濟「繁榮」的宣傳,也都是以中國經濟糟糕為鋪墊的。美國右翼傳達的資訊很明確,那就是美國正在贏得這場貿易戰,因為中國經濟在貿易戰中遭受了很大的損失。對於美國在貿易戰中的經濟損失,右翼即便勉強承認,也只會說損失比中國小。
中方亦需估計顏面
但是,中國不可能做出過分的退讓。
在軍事戰爭中,中國是少有的打了勝仗還要繼續後撤的國家。在貿易戰中,無論輸贏,中國或多或少肯定有所讓步,畢竟是有些美方要求也的確有助於中國自身內部的改革。
有的時候中國讓步,是為了讓談判進展下去。同樣,美國想要得到自己期待的結果,也會相應地做出讓步。這是任何談判討價還價過程中的必然現象,否則這種談判就不是平等的談判,屬於敲詐勒索。
中美之所以一直談不成,一方面歸因於技術轉讓、執行機制、結構轉型等核心問題上難有突破,另一方面就和美國的這種「二元對立」思維有關,試圖在公關宣傳上壓到中國的氣勢。但美國不能忽略的一點是,中國和美國一樣,也擅長公關,也重視面子問題。
在乎面子絕非中國的特例。任何顧忌面子的國家,都會做出讓步,包括美國。特朗普最愛面子。他認定美國過去不被尊重,說明他知道羞恥,也重視面子。他所說的「讓美國再偉大」,其實也包括面子。在經濟或股市問題上,特朗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也是為了顧及面子。
美方對華姿態發生變化
其實,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有時也強調互利共贏。他說過,希望達成的協議對美國有利,對中國也有利。他也希望中國經濟表現好。他也說過,只有他和習主席能夠解決所有貿易問題,並考慮過邀請習主席到訪佛州莊園舉行儀式,高調簽署協議,這都是特朗普顧及自己和別人面子的表現。
特朗普不參與談判,無法真正領會談判議題的複雜和難度。以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為代表的鷹派則不同,他們希望能夠滿足右翼訴求,讓中國真正感受到痛。從最初的關稅規模,到後來的網路安全與匯率、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以及最後的執行機制等問題,他們很多人都希望中國從此一蹶不振。
劉鶴牽頭和美國談判以來,美國對中國的姿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甚至說後撤(back off)。和他交手過的羅斯(Wilbur Ross)、財長努欽(Steven Mnuchin)態度轉溫強調達成協議的必要性,納瓦羅(Peter Navarro)那種想要改變中國經濟制度的聲音無法帶偏貿易談判,都可以說明這一點。
所以,讓步也是相對的、相互的,而非絕對的。中國的讓步絕對不等於「美國贏」,而只是出於自身利益考量,讓談判「談有所成」。美國自己強調贏沒問題,是因為內部政治需要,中國也理解這一點。美國強調雙贏也沒問題,畢竟中國一直強調互利雙贏的結果。但如果美國一味追求「美國贏、中國輸」或「中國輸」的效果,中國絕對不答應。
上文節錄自第157期《香港01》周報(2019年4月8日)《貿易談判之際發起輿論戰 白宮要把「美國贏」和「中國輸」劃上等號》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