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雙方立場漸強硬 這周北京再談各有何籌碼?
3月28日周四,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與財政部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將於北京再次開展面對面的貿易談判,而據白宮消息,中國副總理劉鶴亦將在4月3日緊接兩人訪問回訪華盛頓。然而,無論從特朗普近來在對華關稅或「長期保留」的表態,還是媒體對於雙方具體談判進展的報道,似乎都可以看出中美雙方立場有轉硬的趨向。
從1月底的劉鶴訪美,到最近對於4月底談判完成的目標,外界對中美談判成果寄望良久。如今,「寄望」卻隨着時間流逝,逐漸變成「觀望」。
特朗普不解關稅 大談中方不可信
外界一直以為中美貿易談判的最後一卡難關,在於貿易鷹派萊特希澤對於所謂「執行機制」的堅持。他要求在協議中,美國要有能以單方面以關稅懲罰中國違約的保證;另外,他對於是否要在協議達成後取消特朗普去年以來對華加徵的關稅,亦極有保留。
特朗普似乎一直不太同意萊特希澤的強硬路線,而較願見到中美貿易協議早日達成,以向受貿易戰影響深重、卻是特朗普選民基本盤的美國農民邀功。
然而,特朗普上周卻突然聲稱:「我們不談解除關稅,我們在談將關稅維持一個可觀的時間,因為我們要保證,如果我們跟中國達成協議,中國將會信守此協議,而中國對信守協議一直有很多問題。」
就此看來,即使特朗普願意在關稅上有所退讓,大概也只會是稅率或適用範圍上的下調,而非全撤所有他一手多加的對華關稅。
此刻的特朗普口徑竟與萊特希澤達成一致。其背後原因若何?
特朗普的籌碼:國內政情已穩 無需急於求成
由於特朗普凡事以國內政情的考量為先,本因政府停擺、民主黨重奪眾議院等一系列危機而分身乏術的特朗普,當然想藉對華貿易談判之成,來轉移視線。
不過,今日形勢卻極不一樣。特朗普的政府停擺,雖然換不到興建美墨邊境圍牆的經費,然而他以「緊急狀態令」繞過國會的驚人舉措,卻為他奪得更多資金,而且參眾兩院阻止緊急狀態令的決議被他否決後,也是不了了之。
國防部也馬上行動,在周二(26日)宣布將為特朗普的建牆大業調撥10億美元,足建近百公里的邊境圍欄,讓他好向選民交代。
同時,「通俄門」調查上周公布後,已還特朗普「清白」,正式解除特朗普執政以來的最大司法陰霾,也大大減弱民主黨借眾議院調查,甚至試圖彈劾特朗普的理據。
國內政情穩定下來之後,特朗普固然也不急着要與中國達成協議──維持對華的強硬態度,也有助維繫其國內支持。
數碼貿易設限 中國堅持原有政策
在中國這一邊,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美方代表訪華前,再次強調中國開放外資加入金融市場的政策,似乎甚為符合美方一貫的要求。
不過,據多國媒體報道,中國卻不願意大幅開放數碼貿易(digital trade)市場──例如減少對國外雲端服務供應商的限制、解除數據在地儲存的要求、開放數據外輸限制等。
擁有如亞馬遜(Amazon)等全球最大雲端服務公司的美國,當然希望中國全面開放市場。不過,這卻違反了中國政府近年推動數據在地儲存的政策方向。
此等爭端理該早已存在,然而外媒遲至最近才收到有關訊息,也可見中方在談判立場亦漸見強硬。
中方的強硬,源於三點。一點是對特朗普轉向的回應;另外兩點卻是中方手中籌碼的增加。
中國籌碼之一:波音信任危機
首先,減少中美貿易逆差,一直是中美談判最易談成之事──其中難點只差在「美國有甚麼東西可賣」的問題上。
大幅對華出售半導體產品,帳面上對美國有利,實際上卻是要美國解除部份對華禁售,甚至加強中國在全球科技產品供應鏈的地位,在地緣戰略和經濟上的特朗普式「零和思維」下,似乎難讓美國接受。
反觀波音的飛機出口,卻是減少中美貿易逆差無可爭議的美國產品。然而,此時此刻,波音卻遇上737 Max型號飛機的安全醜聞與信任危機,而中國民航局如今也中止了對任何波音737 Max 8型號的飛機適航證申請,使中國可理直氣壯的將波音的訂單變成談判桌上「買與不買」的籌碼,或可據此要求美方作出其他退讓。
中國籌碼之二:美國5G科技戰 未打先折
其次,美國原有意將貿易戰擴展成科技戰,在華為5G技術上,不斷或勸告或警告的要求盟友放棄使用。然而,除了歐盟國家不願合作外,美國國內廣泛使用華為產品的小型電訊商也頗有微言。
美國的科技戰算盤打不響,中方也自然有空間在貿易上對美國轉趨強硬。
可是,話說回來,談判中雙方立場因勢而改、時軟時硬其實是常有之事──有哪一個國家不想把握任何機會,為自己爭取最大利益?
中美貿易戰的存在,本質就是對雙方都有害的事情,中美兩國就算只着眼己利,最終也是要為它作個了結。如今雙方立場轉硬,只可算是談判桌上的小波折,其實並不影響貿易戰終究能解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