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王儲銀彈攻勢 巴基斯坦再不作中國附庸?
沙特王儲穆罕默德(Mohammed bin Salman)周一(18日)結束對巴基斯坦的兩日訪問,大撤200億美元在投資合作項目上,旋即再展開印度與中國的訪問行程。
外間有不少評論指巴基斯坦對穆罕默德歡迎備致、稱兄道弟,而穆罕默德又有財源滾滾之勢,正是巴基斯坦想要擺脫對華附庸關係的做法。
然而,這種論調不只是過度以中國角度看他國外交的動機,更是錯誤理解中巴投資合作關係的本質。
財源與排場的交換?
穆罕默德在周日(17日)抵達巴基斯坦首都伊斯蘭堡(Islamabad)時,除有戰機護航、送上鍍金衝鋒槍、最高公民榮譽等項目作歡迎之外,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Imran Khan)更親自擔任司機迎接穆罕默德,並將當日定為公眾假期(在巴基斯坦,周日原非公眾假期)。
誠然,巴基斯坦在40年內第13次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求助,外匯儲備只餘下80億美元,此刻沙特王儲到訪帶來重金大禮,確實是解決了巴國的燃眉之急。
穆罕默德簽署了總值100億美元在在西南沿海城市瓜達爾(Gwadar)建設煉油廠的項目,也投資40億美元開發替代能源。同時,他亦向巴基斯坦提供30億美元的外匯支持,以及同為30億美元的石油進口付款推延協議。
沙特王子助解印巴衝突?
沙特與巴基斯坦關係向來緊密,目前就有近250萬巴基斯坦人在沙特工作。應伊姆蘭汗的要求,穆罕默德亦承諾會即時釋放超過3,000名在囚沙特的巴基斯坦人。
伊姆蘭汗就指兩國關係已踏上史無前例的互惠新層次;即將到訪印度的穆罕默德則高調表示希望能幫助緩解印巴兩國的關係──上周在克什米爾(Kashmir)的印度管轄區發生造成至少40名印度軍備人員死亡的恐襲,承認責任的武裝組織卻以巴基斯坦為基地,造成兩國關係緊張。
有人看到腰纏萬貫的穆罕默德,以及殷勤有嘉的伊姆蘭汗,就妄下論斷指這是巴基斯坦要擺脫中國附庸地位的操作。這種論調犯上兩大錯誤。
只以中國視角出發 看不清他國的考量
首先,這是過於以中國本位出發去評斷其他國家之間的外交關係,而忽略了這些國家本身也是各有考量。
從巴基斯坦的角度而言,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求助,無論如何要接受不少嚴厲的條款,如果有沙特在外匯及石油進口上的援助,至少能稍有鬆綁,在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談判上,也更有籌碼。
從穆罕默德的角度看來,這趟巴基斯坦、印度、中國的亞洲之行,是他受困於早前沙特記者卡舒吉被害事件後的首次重要外交行程,對於重建其國際認許地位極其重要。
巴基斯坦雖然經濟實力有限,在區內的地緣政治地位重要,能獲巴基斯坦的高規格接待,並取得機會在諸如印巴衝突的外交事件上作出正面表態,也對穆罕默德本人極為有利。(在對伊朗的競爭中爭取巴基斯坦支持,當然更是不在話下。)
沙特的其他投資項目,更不應被視作是「援助」,而是互利的投資。諸如瓜達爾的煉油廠投資,在地理位置上正好位處「中巴經濟走廊」的交通建設出海終點,對於沙特出口石油到中國,以及對於巴基斯坦的石油中轉地位,更極其有利。
兩國的考量,若單以中國角度看之,不只是簡化了各國的外交考量,更是過於倚重中國為中心的視角。
中巴關係 何有附庸之說?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與中國本來就不是附庸關係,何來擺脫之有?
不少人看到中國為中巴經濟走廊將投資近600億美元,就指之為中國是主人、巴國是附庸的理據。這難免是過於幼稚的想法。
一場交易之成,是出於買賣雙方的自利考量,根本就不存在出錢者是主的理由。
中巴經濟走廊的建設,連接內陸新疆克什到巴基斯坦瓜達爾港的港口,為中國內陸地區的海運出口提供了更便捷的選項,更讓中國有了從西部進口能源、商品的途徑。
在巴基斯坦而言,其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發展不足,引致長期外匯不足支付進口的問題,其主要成因是電力供應不穩、交通網絡不通的基建問題,而中巴經濟走廊正是為解此兩大問題的建設,巴國當然是欣然接受。
雖然「互利共贏」之類的用詞早已流於老套,不過中巴投資合作無庸置疑的確是互利共贏之舉,何來附庸關係之說?
如果我們看待各國外交考量,只從中國視角出發,又不先細想各國原有關係的本質,而急下判斷,結果只會是看不清脈絡,也看不懂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