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降低調門 調低預期 外交部「不回應」貿易戰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2月13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中方發言人華春瑩拒絕回應關於特朗普有意延長談判期限的問題,並著記者向商務部詢問。雖說中國外交部同美國國務院均未直接參與貿易磋商,但外交部過去從未迴避類似問題,今次改變態度所為何事?
一直以來,中美貿易談判的進展都由外交部對外公佈。但在早前劉鶴訪美前夕,相關信息便逐步轉由商務部公佈。1月17日,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公佈了劉鶴月底訪美的消息;5天前,同樣是商務部宣布劉鶴將出席正在進行的中美第三輪經貿磋商。
相比之下,同外交部有關的中美議題僅限於孟晚舟事件、全球範圍內華為被打壓,以及前幾日的中美南海衝突。為求盡快同美方達成協議,中國將貿易戰同中美關係其他問題「脫鉤」意願明顯。早前劉鶴赴美時,新華社發出的通稿也表示:「劉鶴赴美參加經貿磋商」,而不提「訪美」二字,同樣將經貿及其他外交議題切割開來。
與此同時,外交部今次表態也在為本輪經貿談判「打預防針」。一旦兩國難以達成協議或協商破局,也僅停留在經貿而非外交層面,避免對兩國關係造成損害。正如去年年中兩國談判中斷後,仍能在領袖會面後恢復談判;將事件盡量降級,也可為未來重啟談判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