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談判】總統官員齊唱好 美方仍可能以拖待變

撰文:卓朋序
出版:更新:

「同習近平關係前所未有,相信能達成貿易協議」。特朗普的一席話令市場充滿信心,加之傳出特習二人月底將在越南會面,更增添不少樂觀情緒。事實上,無論是行程展開前羅斯(Wilbur Ross)、努姆欽(Steve Mnuchin)相繼為談判唱好;再到中方今次磋商中低調退讓的姿態;一切似乎都預示著曠日持久的貿易戰很快將要結束。

「聽其言仍需觀其行」,儘管中美雙方高調唱好,但細看白宮上周四(1月31日)所公佈的今次磋商7項議題:無論是要求中國停止補貼高科技產業,或要求中國放棄既有貨幣政策,再到中國從未承認的網絡盜竊和強制技術轉讓,均沒有雙方取得共識的消息。尤其是美方高調要求中國放棄其產業政策,更難被北京接受。

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早前率團前往華盛頓與美國展開雙方高層貿易會談。圖為劉鶴與特朗普會面並向其轉交習近平的信件。(美聯社)

不論談判結果 特朗普都要唱好

不可否認,中美貿易談判由去年G20峰會前的「僵局」到如今展開談判,進展頗為順利。但如今兩國在多項議題上立場仍相距甚遠,要在3月1日「大限」前達成協議並不容易。而月底的特習會雖將令中美兩國更近一步,但也不可能令協議一蹴而就。別忘了,早前特朗普同金正恩見面後,美國至今仍未在朝核問題上做出實質退讓。

事實上,無論中美能否達成協定,也無論特朗普是否想達成協定,都要對中美談判不斷唱好。相比起減稅、醫保等事關個人銀包的經濟政策,或是墮胎、槍管等具有濃厚意識形態色彩的社會政策;外交通常不是美國選民關注的重點。對特朗普而言,即使當下同中國達成協議,得到的或許只是商界或農民的掌聲,一般民眾可能根本不清楚貿易戰代表了什麼。

中美貿易戰:中國早前對美國大豆徵收25%關稅,美國農民在貿易戰中首當其衝。(路透社)

但當下美國經濟正處於即將轉向下行的關鍵節點:早前美聯儲顧忌市場反應,已宣布暫緩加息;10年國債息率亦不斷攀升。若此時中美談判破裂,勢必給市場信心重大打擊,令經濟下行提早到來;如此,特朗普的總統夢也將徹底破裂。對特朗普及其經貿團隊而言,無論談判情況為何,都要釋放積極信息,穩住市場;至於本就想達成協議的北京,也願意「多加配合」。

然而這樣的「以拖待變」也存有戰略考量。由於中美間存在大額逆差,對美國而言最痛的並非中國向美國產品「報復性徵收關稅」;而是大量美企供應鏈留在中國,致使自身生產成本升高。對美國經貿團隊而言,製造一種對未來的模糊將促使美企將供應鏈撤出中國,加大未來談判的籌碼。

站在特朗普身後的美國貿易談判代表萊特希澤,是美國貿易政策的強硬派。(視覺中國)

拖得了一時 拖不了一世

但在北京看來,這樣的「拖延戰術」似乎起不到太大效果。2008年環球金融危機以來,西方世界遭遇重大打擊,而中國經濟卻逆勢成長。自那時開始,歐美國家便對「中國崛起」產生警惕,進而衍生出奧巴馬時期由軍事的「亞太再平衡」,到經濟上的TPP「包圍圈」,意圖對中國施出組合拳。

而在同期的中美戰略對話中,中方便使出「用時間換空間」的戰術,期望延後美國將中國視為「戰略對手」的時間。儘管中美對峙還是隨著特朗普上台到來,但10年內中國經濟成長近4倍,已積蓄相當實力。若特朗普願繼續拖延,中國也樂意奉陪。

中美之間的核心問題根本不是貿易問題,是「誰是老大」的結構性問題。(視覺中國)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儘管部分外資有撤出中國趨勢,但數量尚不足掛齒。2018年,中國吸收外資額達8856.1億人民幣,比風平浪靜的2017年還高出0.9%。而蘋果公司CEO庫克(Timothy Cook)早前亦表示:除中國外很難找到成本、市場、技術兼備的生產地。儘管部分蘋果成本將移師海外,但蘋果不會放棄中國供應鏈。

特朗普發動貿易戰其中一個目標,是協助美企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路透社)

「以拖待變」可作為短期戰術,卻不可成為長期戰略。若美方要令北京妥協,必然要拿出更多「辣招」。但過去數月的關稅戰似乎效果寥寥,中美兩國貿易逆差創歷史新高的同時,對美出口更比去年增加15.6%。另一方面,眾多企業也向萊特希澤領導的美國貿易代表署,提出關稅豁免要求,限制了美國「關稅武器」的實力。

如此看來,即使特朗普同習近平難以在3月1日前達成協議,並進入拖延期,雙方仍不會放棄談判。而中美貿易談判的未來,仍趨向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