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孟晚舟被捕】引渡過後 案件或走向「不了了之」
當地時間1月21日晚,加拿大駐美國大使麥克諾頓(David MacNaughton)接受加國《環球郵報》採訪時表示:美國已通知加拿大政府,計劃提出對孟晚舟的引渡要求。
對加國總理杜魯多來說,若孟晚舟被送離加拿大,似乎甩開了一個「燙手山芋」。不過,隨著案件進入司法程序,短期內完結的可能性似乎甚微。最終恐怕在中美均不願「擴大事態」的背景下不了了之。
自孟晚舟在溫哥華機場被捕以來,加拿大便成為中美之間的磨心。一方面,作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及盟友,加拿大不可能違背華府意志,私下釋放孟晚舟;另一方面,北京政府也已將孟案定性為「政治事件」,針對性抓捕加拿大公民,令渥太華當局感到巨大壓力。這樣左右為難的日子,似乎要到頭了。
孟案難逃政治標籤
儘管中美官方對事態定性不同,但孟案在外界看來均難脫離「政治介入」的影子。孟晚舟事件爆發後,特朗普便表示:如有助於貿易戰自己將介入案件。而在傳出美方將提出引渡後,中國外交部亦表態「任何具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可以看出,孟晚舟案不是普通司法案件」。
一直以來,司法獨立都是美國「賴以為生」的立國之本。但在大國交往過程中,擺脫政治影響的司法獨立通常也難以為繼。特朗普發言後,無論是加拿大總理杜魯多,或是負責檢控的美國司法部都出面澄清「司法案件不受政治力干預」。但在外人看來,這樣的發言不過是重複「政治正確」的表面功夫,而特朗普早就將皇帝的新衣戳破。
既然是政治事件,終究會回到中美關係的政治維度解決,如今中美間的頭等大事便是貿易戰談判。本月月底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赴美國啟動部長級談判,而特朗普近期亦從正方兩面頻頻放話,或是高調宣稱「中國經濟面臨危機,將很快同美國達成協議」;或是向中國嗆聲「不要玩弄美國,盡快達成協議」,都體現兩國達成協議的急切意願。
事件久拖或不了了之
事實上,即使美方提出引渡要求,並不代表她會立刻被送往美國。加拿大司法部門需在收到正式請求後召開引渡聽證會,而開庭至審結大致需要4個月到1年不等時間。若當事人不服結果,可申請上訴至高一級法院;其後,還可上訴至加拿大終審法院。
若孟晚舟有意打「持久戰」,單是引渡程序便可歷經數年。假使孟晚舟被送往美國,其審判程序也給予當事人多次上訴權利,令案件久拖難結。以當下時空背景,無論是北京或是華府都不大願意在孟晚舟事件上做太多文章。北京不大可能模糊兩國貿易談判主軸,通過「逮捕美國公民」向美方施壓。
至於美方,選擇不引渡孟晚舟對特朗普來說本該是「結束事件」最簡單方式。但當案件進入司法程序後,行政部門強力干預,也會引起國內反彈。未來幾年的「馬拉松式審判」中,行政部門能做的只有施壓司法部容許孟晚舟維持保釋狀態,為其提供人道主義的應訴條件;或是提出較低的量刑建議及盡可能低調處理相關司法程序。
早前華為集團總裁任正非接受訪問時表示「對孟晚舟沒有太多擔心,相信事件需要很長時間解決」,也預見了孟案未來的發展。五至六年後,中美或許重歸平靜,或許會在其他領域再開戰端,但孟晚舟案應該早非焦點。屆時,一個象徵性的輕判或許將為中美雙方各提供下台階。然而一切,也都需待美國正式提出引渡才真正具備討論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