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曼大帝首都」訂約:德法同盟理想高遠 卻危機四伏

撰文:葉德豪
出版:更新:

德國總理默克爾(Angela Merkel)與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當地時間周二(22日)將於現位於德國境內的亞琛(Aachen;法稱:Aix-la-Chapelle)簽署有關德法兩國友好合作的條約。
亞琛是8、9世紀統領今日德法之間大片土地的法蘭克王國查理曼大帝(Charlemagne)皇居所在,極具德法同盟作為歐洲中心的象徵意義。
而1月22日也是1963年法國總統載高樂(Charles de Gaulle)與西德總理阿登納(Konrad Adenauer)簽署破除法德百年敵對的《愛麗舍條約》(Elysee Treaty)的56周年記念。
如此隆重其事,默克爾與馬克龍的重新訂約,能否繼承《愛麗舍條約》的歷史地位?

德法實力 今非昔比

1963年的法國與西德,佔當時整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即歐盟前身)經濟總量近70%,而且兩國在軍事取態上、財政政策傾向上都各有不同。憑藉雙方的經濟實力,如果雙方能達成合作,共同體各國的利益都大概已照顧到,有關合作則再無阻礙。

英國脫歐,造成歐盟各國權力分佈要重新洗牌。圖為英國國會大廈外。(路透社)

然而,今日的歐盟成員已由當日的6個增加至今日的28個,而德法兩國的經濟比重亦下跌至不足全體成員國的40%。

在英國脫歐的局面中,荷蘭、瑞典、芬蘭、愛爾蘭、丹麥、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去年初就組成「新漢莎同盟」(New Hanseatic League),主張歐盟財政整合之餘,又想強化歐盟建制在審核各國預算的權力。這一般新勢力正是要取代英國離開後留下的權力真空,抗衡德法兩國的主導力量。

歐盟右翼崛起 誓要取代「法德軸心」

另外,歐盟各國右翼勢力興起,經英國脫歐亂局的教訓後,紛紛轉而主張內部改革,意大利的聯盟黨(Lega)、法國的國民集會(Rassemblement National)、波蘭的法律與公正黨(PiS)等也開始聯手搶攻本年5月底的歐洲議會選舉,期望一舉打破德法勢力把持良久的歐盟建制。

屬聯盟黨的意大利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月初訪問波蘭時,就曾聲言要以「意波軸心」抗衡「法德軸心」。

意大利聯盟黨內政部長薩爾維尼(Matteo Salvini,左)9日到訪波蘭,與波蘭內政部長布魯津斯基(Joachim Brudzinski)會面。他及後表示會與波蘭聯手,為歐盟迎來「新的春天」。(路透社)

德法同臨國內棘手難題

在德法國內,默克爾的基督教民主同盟(CDU,簡稱「基民盟」)支持度大不如前,馬克龍亦飽受持續超過兩個月不止的黃背心運動圍困。同時,兩人皆要面對諸如德國另類選擇黨(AfD)等右翼政黨崛起的問題。

另外,基民盟的國會黨團領袖地位,亦被傾向對歐盟一毛不拔的布林克豪斯(Ralph Brinkhaus)奪得,使默克爾更難在歐盟改革上配合馬克龍。

今日的德法同盟,似乎再無壓倒性的實力,去主導歐盟改革。

因此,此次德法間的「亞琛條約」主要是提出德法同盟主導歐盟的高遠理想,而實際的合作項目暫屬空談──正因如此,有關協議不必通過兩國國會。

自去年11月17日開展的法國黃背心運動,至今仍未平息。(路透社)

亞琛條約:志向高遠 實質內容欠奉

協議的核心精神,在於「歐洲獨立行動的能力」,明顯是要脫離以往美歐緊密不分的套路。

德法兩國承諾兩國深化經濟整合、形成「德法經濟區」,似乎是要以之作為歐盟整合的模範。除此之外,兩國國會還有有可能成立有100名成員的聯合會議,進一步推進合作。

另外,雙方還會聯手發展歐洲的軍事能力,以充實歐盟及北約。德法之間還會建立雙方軍隊的「共同文化」、參與聯合任務,而且會成立一個「德法防衛安全委員會」。

在文化層面,兩國除了會推進年青人的文化交流、互相學習對方語言外,還計劃成立一所德法大學。

如此種種合作,實質內容欠奉,卻盡顯德法兩國希望未來能通過雙方的整合,作為歐盟各國整合的模範,以德法模式作為歐盟的未來發展模式。

去年底經歷多次選舉失利後,一直儼如歐盟領袖的默克爾,即將退下火線,在2021年總理任期屆滿後,不會再尋求連任。(路透社)

德法歐盟理想的小實踐

理想與現實,總有一大段距離。不過目下的德法,已在實際層面向「歐洲成為全球一大權力重心」的方面邁進。

歐盟,較於中美,目前缺乏的是在大型產業有機會主導全球的企業。勢為歐盟反壟斷官員阻撓的「西門子(Siemens)-阿爾斯通(Alstom)鐵路合併」,在周一(21日)就得到德法兩國的財長高調支持。

法國財長勒梅爾(Bruno Le Maire)會見歐盟官員後就指:「德法政府都支持合併……這是對中國(企業)在鐵路行業崛起勢力的最佳回應。」

德國經濟部長阿爾特邁爾(Peter Altmaier)亦向路透社表示:「我們需要在歐洲的國際勝利者,去與全球競爭。」

在慕尼黑車站中,較近的高鐵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製造,較遠的則由德國西門子公司製造。(路透社)

歐洲這個古老大陸的改革步伐,一直以來都甚為緩慢。在各種政治、體制規限之下,德法同盟要推進改革,更是要一步一步的艱辛走來。默克爾與馬克龍的「亞琛協議」相信會是這路途上極具引領風潮意圖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