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習特會】美前副國務卿:中國衝擊美國人認知 需花時間消化
2018年G20峰會正在阿根廷召開,一般認為,峰會焦點不外乎中美元首會晤、雙方能否通過協商解決目前兩國面臨的貿易問題,以及中美關係在美國中期選舉後進入新周期的走向如何。
《香港01》記者採訪美國前副國務卿、基辛格智庫事務所副主席霍馬茨(Robert D. Hormats),就中美關係未來走向,向他發出提問。
01:對於中美兩國關係未來走向,有人認為,兩國建交以來,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彼此依賴程度高,因此不可能出現冷戰,但也有人認為,中美目前正在快速「脫鉤」,您支持哪種觀點?
霍馬茨:關於中美是否「脫鉤」問題,不可否認的是,這的確是美國部分政客的觀點。但這個觀點忽視了一個問題,高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很長的周期,根本沒法說脫鉤就脫鉤,全球供應鏈的重新分佈更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在我看來,這是錯誤的觀點。不過我們換個角度來分析,為什麼現在美國有人會提出這種看法?某種程度上,這代表了經濟民族主義的思潮,在我看來,這已經不僅僅是經貿問題那麼簡單了。
01:關於知識產權保護,美國把幾乎所有能讓中國合法獲取知識產權的路徑都堵死了,在此情況下,中國如何通過合法方式(比如收購、併購等)獲取知識產權?
霍馬茨:美國擔心的是,中國企業通過收購、併購的方式,進行強制技術轉讓。此外,長久以來華府鷹派人士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就是認為中國一旦獲得知識產權後,將不僅用於商業,還會用於軍事,尤其是人工智能。
這不是說現實中國就是這麼做,而是他們認為存在這種可能性。因此,知識產權就從一個商業問題變成了安全問題。目前看來,這是個非常難談判的問題。
01:對於G20峰會,有人認為特朗普是唯一不穩定因素,特朗普所聲稱的與習近平的友誼,是否能促進中美兩國達成協議?
霍馬茨:現在很難預測「習特會」會發生什麼,因為元首間的私交與國家利益是兩回事,而且特朗普在國內也面臨不同壓力,部分人希望他對中國強硬,另一部分人持反對意見,很難說到時候他會如何做。
我擔心的是,會面結束之後,特朗普宣稱會見談得很好,但實際上什麼協議都沒有達成。如果兩國沒有達成任何協議,這說明兩國最高領導人都無法將分歧化解,這將是災難性的情況。
我認為,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應該進行持續性的工作組級別會議,商談具體問題如何解決。不是說要求中國在法律體系上妥協,而是增加透明度。第二關於彼此貿易投資問題,中美兩大個國一定要避免投資保護主義。第三,中美兩國需要各層級的交流互動,包括前政府官員的對話與溝通、各省州長、市長層級的交流都有助於加強相互理解。
01:有人說,特朗普是個典型的美國白人,他有濃重的「白人優先」色彩,而這也代表了部分美國白人的觀點,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另外,如今中美關係面臨衝擊的背景下,美國國內對於中國的看法又是什麼?
霍馬茨:關於種族問題,不可否認的是,特朗普的部分支持者中,存在民粹主義者。這一部分人敵視所有與自己不同的人,他們的這種情緒不止在華裔,也被他們用在非裔、猶太裔美國人上。
根據我的觀察,在美國,哪怕是對中國看法最負面的美國人,他們也沒有從意識形態的角度去看中國,換句話說,這些負面看法的來源並不是把中國當成蘇聯。
長期以來,美國人堅持認為,只有西方民主制度才能帶來繁榮發展,但中國成了反例。中國政府在某些方面(應急、救災等)表現出比美國政府更優秀的一面。
這在很大程度上衝擊著美國人的認知,需要花時間去消化、解決這個問題。我不認為這是意識形態分歧,這僅僅是兩國關於何種方式才是更好的治理方式的爭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