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菲將簽重要文件 兩國各取所需
根據菲律賓Rappler新聞網報導,中菲兩國將在本月20至21日,國家主席習近平訪菲期間,簽訂南海油氣田勘探協定,兩國高官正就草案細節做最後修正。杜特爾特上台以來,中菲兩國關係顯著轉暖,但兩國皆有意迴避敏感的「南海問題」。倘若油氣勘探協定簽署,便意味著兩國在「磨心」的南海問題走出重要一步。
今次油氣勘探協議簽署,早就留有伏筆。
今年3月,前來訪華的菲律賓外交部長凱耶塔諾(Alan Cayetano)便已表示:中菲兩國將「積極穩妥地推動海上油氣勘探等合作」。今年8月,菲律賓總統府發言人羅奎(Harry Roque)也回答記者:「共同開發框架的簽定時間還沒有決定,但我認為應該會訂在習近平訪問菲律賓之前。」今次簽約事宜敲定,可謂水到渠成。
合作開發 知易行難
然而,這已不是中菲兩國首次簽訂合作開發協定。2004年9月,菲律賓前總統阿羅約訪華時,兩國便簽署南海地區勘探油氣資源的合作協議。次年3月,南海另一側的越南亦選擇加入,共同在九段線內海域尋找油氣資源。但由於各方開發意願偏低,就勘探細節長時間難達成共識,當阿基諾三世(Benigno Aquino III)上台後,相關協定便不了了之。
加之2012年後,美國推出「亞太再平衡戰略」,在南海地區發力,導致中國同越南、菲律賓兩大區域國家關係趨緊。前者在南海島礁大規模填海造地,部署防禦性武器;後者則提請國際仲裁,力圖將南海問題國際化。雙方信任歸零,共同開發也無人問津。
對菲律賓政府而言,共同開發的想法也面對內部壓力。按照菲律賓憲法規定:菲國境內所有天然資源均為國家所有。儘管法律規定政府可以合資形式同外國或私人資本合作開發,但政府需獲得六成以上收益。據菲國政府消息,相關協議將以「商業協定」,而非國家協定模式,同一家中國石油公司簽訂。但這樣「擦邊球」的方式是否能得到民意或法院認同,仍是未知數。
另一方面,油氣勘探過程往往曠日持久;決定開發後,也需要投入大量成本建設海上鑽井平台及附屬設施:但是一口試鑽井便耗資1-2億美元,而正式鑽井平台通常耗資5-6億美金,更需36月時間才可建成。南海局勢如今尚屬平靜,但若出現類似2010年菲律賓政權易主的政治變故,相關投資也可能未及開採便已付諸東流。
儘管面臨諸多阻力,中菲兩國在數月協商後便達成協定,也反映兩國強烈意願。對中國而言,「擱置爭議 共同開發」屬中國既定政策,加強同菲律賓的聯繫更可削弱美國影響力,令南海問題回到中國同東盟國家的雙邊架構中。而對菲律賓來說,南海油田則可解其能源短缺的燃眉之急。
火燒眉睫:菲律賓急需能源儲備
對菲律賓來說,能源需求無疑是同中國合作開發南海資源的最大誘因。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的數據:菲律賓能源自給率僅有52%,為東盟十國中最低。另一方面,菲律賓國內最大的馬拉帕雅(Malampaya)天然氣田將在2024年宣告枯竭,令馬尼拉必須在短期內尋覓替代方案。
屋漏偏逢連夜雨。自2016年以來,國際油價由每桶30美元一路飆升,在9月達到83美元高位。對菲律賓等人力成本低廉的發展中國家而言,油氣價格上漲便意味成本飆升。根據日本野村證券分析:在菲律賓,油價每上漲10美元,貿易赤字便會增加16億美元。這對經濟處於高速發展期的菲律賓,無疑是不可承受之痛。
兩年來,馬尼拉政府已費勁心機開拓能源供給:除了向俄羅斯購買2.4億升柴油,以建立能源儲備;更加速了菲南部宿霧地區油田的建設。然而,相關投入卻也只是杯水車薪。以2.4億升柴油為例,其數量僅供菲律賓國內使用三天;而南部油氣田的貯存量,也遠不及九段線範圍內的南海區域。
外界普遍認為,今次中菲將合作開發禮樂灘(Reed Bank)區域。根據美國能源局報告,這一區域石油儲量約為54億桶,更擁有1.5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儲量。儘管具體可開採數量及開採成本仍待勘探,但巨大的潛在利益已令馬尼拉沒有退後的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