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EC峰會】美俄元首齊缺席 是什麼令中日走到一起?
今屆APEC會議上,外界將無法看到特朗普和普京穿著民族服飾,與其他與會領袖齊齊影大合照的情景。
美俄首腦缺席,肯定會令這項盛事少了些話題,也令這場由巴布亞新畿內亞主辦的國際會議少了些星光。然而,對APEC而言,美俄其實本來也都不是主角。
特朗普、普京冇影
根據已公布的消息,將會出席APEC峰會的大國領袖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以及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Dmitry Medvedev)。
彭斯代替特朗普出席APEC會議,可能是因為後者要在中期選舉過後,留在美國調整內政策略和白宮人事,加上小布殊(George W. Bush)和奧巴馬(Barack Obama)亦曾因故缺席會議,特朗普今次沒有出訪,也不算太稀奇。
至於俄羅斯,一般而言由總統出席APEC會議,但今年有一些原因,令普京缺席:俄羅斯2011年成為東亞峰會成員後,一直沒有俄國元首親身出席峰會,由於今年適逢新加坡和俄羅斯(繼承前蘇聯)建交50周年,普京於是決定對「獅城」進行國事訪問,順道出席東亞峰會。而APEC會議,則改派總理梅德韋杰夫出席。
美俄不是APEC主角
當然,美俄元首拒絕亮相巴布亞新畿內亞,觀感上會令APEC峰會「降格」。但是,假如外界對這個峰會的性質有更深入認識,相信未必有這個結論。
自從1989年成立以來,APEC會議一直為區內各國,提供討論經貿事務的平台。它與以戰略安全為主、經貿合作為次的美俄關係,本質上格格不入。
中日援助基建
如果從對亞太區的經貿影響而言,中日或許比美俄更重要。 目前,亞太地區最需要的就是基建和投資,而中日都可以提供;更為重要的是,兩國在基建投資方面已累積多年經驗,兩國國內亦有援助不發達地區的政治共識。
對亞太區來說,今年其中一個主要改變,便是中日關係大幅緩和──10月底,安倍晉三成為2011年以來,首位正式訪華的日本首相,一掃過往數年兩國關係整體冰冷的局面。
中日關係改善,有助雙方由分歧轉向合作,而對APEC來說,這意味著兩國可以更積極地參與區內建設。
「第三方市場合作」
安倍訪華一大成果,是中日會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名義,推動雙方公私營企業,聯手在中日以外的第三方國家進行基建計劃。
當下,「第三方市場合作」顯然大有可為,因為菲律賓、越南、印尼,以至到彭斯拒絕過夜的巴布亞新畿內亞,都是相對落後,急需提升基建水平。
而在目前大約50個總值180億美元的項目中,泰國春武里府的智慧城市開發項目,據報最快可在本年內啟動。
值得留意的是,「第三方市場合作」有點像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眾所周知,基於政治因素,日本參與「一帶一路」時面臨太多阻力,「第三方市場合作」就是「避名保實」的方案;
另一方面,日本一直強調「財政健全」、「開放透明」、「經濟合理」等原則,中日合作可在某程度上,紓緩西方對中國大搞「債務外交」的批評。
當中日關係改善,當這兩個全球第二、三大經濟體以「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模式加強合作,對APEC帶來的訊息是正面的。在APEC會議舉行時,且看習近平和安倍晉三會否透露更多合作意向,為區內國家帶來好消息。